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

ID:28574341

大小:2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1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_第1页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_第2页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_第3页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_第4页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禅宗行者开悟的次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禅宗行者开悟的次第一、前言禅宗讲开悟与证悟两者有什麽不同:证悟与开悟同时,只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够称得上,他一开悟等於证悟。一般人在开悟後,如果没有在色阴魔相、受阴魔相里面磨,是没证得空相,根本没解脱知见,更无果位可言。修行者若打开心扉而开悟,是初地菩萨,心眼开了。从开悟到心清净,能如如不动,是为八地菩萨,小乘行者即是罗汉果。修行时,从初发心修行,到成果地佛需要叁大阿僧祗劫,时间很长久;从初发心开始修到开悟,需要一大阿僧祗劫。以禅宗来讲,悟後开始修心清净,烦恼、六结使慢慢的突破,至菩萨对法不执着,得不动地果位,又要另一大阿僧祗劫。阿罗汉可以得

2、我空,还没有办法像八地菩萨那样,可得法空智果,此是禅宗讲的已到重关。禅宗言「不到重关不闭关」,所谓重关,就是已经心入无碍、无恼的地步,到这时候才可闭关。闭关做什麽?就是求诸佛菩萨灌顶,去除善恶业异熟识,超出叁界,永出轮回。而诸菩萨得入金刚如来地後,还有十位阶始能证得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者。金刚十地,由初地、二地、叁地到金刚如来十地,才是真正成果地佛。所以不要常常讲证悟,我们只能说开悟,不能讲证悟什麽,若证得我空智,也只到罗汉境界。开悟後起修,能证得叁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若也具足圆满这些,才

3、能称为果地佛。我们对开悟境已难以得到,何况是证悟什麽,故修行要有实证的体验,不要迷头认影,妄自错认境界,自我肯定,以为成佛作祖,岂不成大妄语?二、禅宗开悟的次第——色身上有变化,心地上也会有变化行者用功法门不一,念佛、托钵、出坡都可进入,打坐而悟者亦有,但不多。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就,不要轻视那一法门。末法时代众生业障重,所以要修心中心法,要用大法成就。行者能见光仍未悟,只到二禅天境界,未到无色界空处定,还有四层才入空。无色界没有身,只看到一个心念。虽能看到别人肚子里面的东西,也未悟,还是用色根见性在观。开悟是悟心,故入‘觉’结使位,仅能用

4、心感而不是以见相为主,故境界不同,如用五根在看,那是一禅、二禅、叁禅的境界。二禅仍用眼睛,叁禅以上才不用眼看,故若眼见有形有相,不能算真正的开悟,因没进入心感的境界次第。(一)、前言开者打开心扉,悟者悟见心性、业识,了然悟知体性及业识习气,行者开悟刹那,身、心都将起诸多的变化。器世界已销殒,六根对六尘却有些许的陌生,有如初生婴儿,初次面对周遭的环境一般。又藏识种子和盘托出,一切种子如瀑流涌现,行者当发觉以往的修心养性成果,似毁於一旦,潜在的业识习气毫无来由地於心中复现,此时又是一个修行的起点,亦是祖师大德所谓实修的开始。我们法身被无明窠臼

5、遮盖住,现在把它打开来,就可以看到自性本心,好的(菩提自性)也有,坏的(迁流业识)也有,这两个东西同一体现,有的人虽然有那个悟境,但为什麽会搞得神经兮兮的,就是智慧不俱足。自我修行开悟者,有灵知灵觉的心,智慧也具足;而某些因冤亲魔境干扰者,亦有灵知灵觉心,对心的觉知来讲,此两者其实没有二样。被冤亲魔境搞得气旺,因非正修行成就的,故会显得神经兮兮,因非自己悟入,故般若智慧不起。而自我开悟的人,他有般若智慧,对於事情的对不对、该不该都很清楚,更有诸佛、菩萨护持,故言行都不会有问题,也不会以殊能而去造业。为什麽自行悟入者,会有世尊的法身加被?释

6、迦牟尼佛曾经发愿,哪一个人如果到了入地菩萨的境界,世尊就要护持他,让他能真正的成就,不为诸魔所害。世尊以清净法身,加上身、语、意叁化,就可以教导他走出来,不必到各个处所寻求个别传授。佛有身化、意化、语化叁化的功夫,如果有必要现身时他才会现身,若应以菩萨身成就者,佛会现个菩萨来化导,没有必要不现身。世尊会在虚空之间对我们发语,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做。比如说现在你心起烦恼境,刚开悟的人,根本智慧不识,这个摩尼宝珠还不认识它,不大会用它,但是它会给我们某种程度的定力,八九不离十,不会差得太远。此时,世尊就会以语化来提醒你:放下妄心的执着。当我们的习

7、气毛病慢慢转灭後,我们的根本智慧才会完全现起来,如此再回过来修习世间一切的差别智慧。所以根本智慧先悟到後,也同时得根本定力,再学习差别智慧得神通妙用。差别智慧未起时,对世间一切神通、妙观察智都起不来,所以正常开悟一定会有智慧,且受诸佛语化,甚至意化,意念会控制得好好地,根本不会去犯戒,干扰众生,甚至走错路。此行者都有正知正见,行为中规中矩的。不管出家人、在家居士者,其行为都不会走错路,讲出来的话大家都认同,只是层次不同而已,最起码十善道:身业不杀、不盗、不淫,口业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不贪、不嗔、不痴等十都没有犯,有智慧能善观

8、因缘,不会随缘去造业。(二)、经典对开悟的描述《楞严经》中说:破色阴行者身跟心都将起诸多的变化,器世间将销殒。为什麽器世间会销殒?因行者修到动、静、根叁结使破,故五根六尘灭,当然世界销殒。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