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51062
大小:18.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案 这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灯光》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
2、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
3、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4、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
5、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
6、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训练点 l、理解课文内容,
7、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
8、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