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ID:28544379

大小:89.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_第1页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_第2页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_第3页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38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2例接受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

2、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临床优势。关键词:内镜;皮圈结扎闭合术;胃固有肌层肿瘤;应用价值胃黏膜下肿瘤源于固有肌层,包括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其中胃间质存在着潜在恶性,需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固有肌层肿瘤病变层次较深,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内镜下手术不易彻底切除病灶,易造成穿孔并发症。如何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和内镜下切口修补是内镜手术成功的关键环

3、节[1]。本文探讨了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因上腹隐痛不适、腹胀、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来院就诊,内镜检查可见正常黏膜处出现表面光滑的局部隆起病灶,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严重低蛋白血症、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妊娠期女性等患者。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38例接受开腹手术

4、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3岁~70岁,平均年龄(55.13±11.20)岁;体重50kg~81kg,平均体重(63.78±11.45)kg;病灶位于胃底22例、胃窦9例、胃体6例、胃角1例;肿瘤直径3~11mm,平均直径(8.04±2.60)mm;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26例、胃平滑肌瘤11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42例接受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6岁~68岁,平均年龄(54.74±10.83)岁;体重52kg~80kg,平均体重(63.54±11.21)

5、kg;病灶位于胃底24例、胃窦10例、胃体6例、胃角2例;肿瘤直径4~10mm,平均直径(7.85±2.51)mm;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30例、胃平滑肌瘤10例、胃神经纤维瘤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灶位置、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8h,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镇静剂等,固定口垫,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

6、闭合术治疗者纳入,插入胃镜寻找病变部位,在胃镜顶端安装透明帽,对准病变部位充分吸引,待其完全进人透明帽、视野发红后,继续强力吸引30s。释放皮圈套扎肿瘤,将圈套器置于套扎皮圈下缘,行高频电切除肿瘤。在创面边缘相对应两端采用皮圈结扎胃壁,将切口拉成线形后使用钛夹闭合切口。创面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喷洒止血。取出切除组织,以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3]。所有患者术后均禁食,48h后拔除胃管,逐渐恢复饮食。常规给予止血、抑酸、抗感染、促进愈合、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避免剧烈活动[4]。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

7、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情况比较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x±s)组别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n=38)97.34±12.6510.35±2.12267.43±45.75实验组(n=42)75

8、.31±8.47*7.42±1.84*42.64±10.62*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