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14454
大小:4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1
《初中数学70班班级简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70班班级简报(第九期)主编:徐秀莲2013.11.201.“教学活动设计”不合格者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主要原因是一些老师对“七、教学评价设计”的审题不清。“七、教学评价设计”一栏明确要求: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可是一些老师误认为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授课过程”的评价。2.我们的学习已接近尾声,请各位老师及时关注自己的培训成绩,还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老师加鞭策马,迎头赶上。如果发现自己的成绩与学习情况不符,应及时向辅导教师询问,以便及时解决。课题:第五章轴对称现象科
2、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贾燕军单位:太原三十九中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共分6节,本节《轴对称现象》是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起始新课的作用。本节通过大量的生动的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深刻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与探索,使同学们对对称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为后面抽象的对称图形的学习作好铺垫工作。二、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学为
3、所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就对对称图形有所接触,如:扇形,圆,线段,角等,所以当今天学习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时,学生识别起来应该顺理成章,在对对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上也应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这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地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主要是感知和体会轴对称现象,也要为以后学习图形对称的相关知识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激趣导学 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
4、) 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第二环节:探索提升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用投影仪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说明:(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2)对折(3)重合合作学习活动内容:1 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
5、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做一做: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扎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纸打开铺平,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其它的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根据小组收集到的感兴趣的图片,结合本小组制定的研究方向,小组讨论,选择哪些图片才是教科书上讲的轴对称图形。2.各小组成员各自画了一些图形,互相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教师给予适当辅导。第三环节练习提高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讲解,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6、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八、板书设计课题基本概念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片欣赏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发布者:孙春桃发布时间:2013-10-2915:16:17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礼貌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
7、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我们可称之为“红灯行为”,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