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01229
大小:11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0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读《诗》品“礼”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段:高中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材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4年7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实施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指导者闫丽红房山教师进修学校15810653136课件制作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6年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2、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国家认同及人文底蕴则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要素,因此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将有助于积淀人文精神,加强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而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步加强,从2014年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始,这种关注已经上升的政策层面。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
3、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六条:16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
4、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九条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第十三条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第十七条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
5、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同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作出了如下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礼俗篇礼仪之邦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进入
6、高中阶段学习后,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与之相应的则要更加丰富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作为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了教学资源。但是由于高一教学内容较多,且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以单元为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探究式学习。结合相关的文学经典名著进行专题学习。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俗文化。并借此来了解中华“礼乐文明”,借此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学生情况: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基本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先秦文献的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再文字上做过多的纠结,而将重点放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上,就相关资料和译文直接下发
7、,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沟通课内外资源综合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专题研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进行专题研究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方法知道和资料支持。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通过专题学习,自主探究,课上展示的方式,通过自主、合作阅读分析理解礼的内涵16;通过沟通课内外资源,探究礼的外延与表现;通过个人、小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