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7259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8
《“回波效应”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根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波效应”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根源探析摘要:借助“回波效应”理论,分析了在城乡差距巨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特征的生产要素从落后农村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失、消费市场萎缩、投资机会减少,最终导致当地资金外流、金融资源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同时,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关键词:回波效应;有效需求;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
2、03-0053-03 一、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问题,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其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掣肘、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通过减少政策干预、促进农村地区储蓄积累、增加资金供给,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业的市场机制作用,可以补充农村地区的资金血液,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然而,金融抑制理论适合分析封闭的整体经济,对于地域广袤、经济发展差
3、异巨大的我国,各地农村金融发展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导致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也不能一概而论,仅强调供给短缺远不能充分解释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更不能真正找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改革的出路所在。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和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缪尔达尔(G.Myrdal,1957)曾提出过“地理上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落后地区的初始影响突出表现为所谓的“回波效应”,即发达地区人均工资、收入和利润水平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收益都高于落后地区,必然会吸引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技术、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造成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
4、两极分化。罗默(PaulRomer)和卢卡斯(RobertE.Lucas)的区域分化理论也认为,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相对快于落后地区,以至于加大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尽管“地理上二元经济”理论、新古典主义的“核心―外围”发展理论以及赫希曼(A.O.Hirschman)和卡尔多(N.Kaldor)的区际增长传播理论都认为,“扩散效应”、“涓滴效应”以及“极化效应”最终会缩小区间的经济差距,然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接受“回波效应”的冲击,面临着人、财、物外流、生产要素短缺的局面
5、。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指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回波效应”。在此影响下,生产要素从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流动,致使流出地区市场萎缩、生产力增长滞缓,进而生产要素边际收益进一步降低、要素进一步外流,最终造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局面。 二、“回波效应”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影响分析 农户经济是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户的生产、消费、投资构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回波效应”的影响首先也是最直接表现为以农村剩余劳动力
6、转移为主导的生产要素从欠发达地区农 村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转移。 (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导的生产要素流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的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增强,人口约束逐渐放松,在城市工资水平相对高于农村,沿海地区收入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诱导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沿着“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农村――城市”、“落后地区――东南沿海”的路径进行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移出和移入地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移出地的农民收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而且可以为
7、移入地补充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表1对1993年到2004年期间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情况进行了计算,从中可见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农村家庭劳动者报酬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形成的收入,表1显示,来自劳动者报酬的收入增长率一直高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更远远高于来自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率,同时劳动者报酬收入占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持续升高,与之相反,生产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则持续下降。 (二)农村地区有效需求相对萎缩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