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68109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浅析《原道》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原道》之“道”摘要:在《原道》篇,刘勰对“道”和“文学”的本质进行探究,以道统文,以文论道。在阐述“道”和“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以“原道”抓住“文心”,指出两者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以及相互生发的特点,将具有本原意义的道具体落实到现实中的人文上。《原道》篇“道”的含义,木质上是儒家之道,刘勰借助自然之道来阐述和论证人文之道,是为后篇的“原道”一一“征圣”一一“宗经”思想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这充分体现出刘勰与儒家一致的经世致用观点,更印证了儒家思想对其主导和深刻影响。关键词:道木原人文《原道》
2、,《征圣》,《宗经》,《正伪》,《辩骚》是《文心雕龙》的总论,是“文之枢纽”,总论之首的《原道》篇,则是枢纽之枢纽,意义重大。《原道》篇对“道”的溯源和意义探究,可以对后人把握《文心雕龙》的思想全貌提供一个重要视角。一、“道”之探究现状关于《原道》篇“道”的含义,无数学者做过探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从屮国传统文化语境出发,结合《原道》篇具体语词概念,探究“道”的含义。此类观点集中于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视《原道》之“道”为两者的区分或综合。其中较有影响的说法有:范文澜的“儒家圣贤之大道”说,陆侃
3、如的“儒家”说,周振甫的“道家”说,郭绍虞的“自然之道和儒道不矛盾”说,黄海章的“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不能等同”说,张少康的“广义自然之道和狭义儒家之道”说。认为“道”主要表现了儒家经世致用或道家清静无为的特点。王少良在《〈文心雕龙?原道篇〉哲学本原论思想探微》一文屮曾对这种观点做过评价,认为从具体语境和个别词汇考察“道”的含义并不能把握其全貌。二是从中国特有的宇宙观出发,认为“道”是一种木体,是宇宙自身普遍存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黄侃、刘永济的“自然”说,刘绶松的“自然法则”说,邱文的“自然而然”说,
4、毕万忱的“自身规律”说。此类观点是对“道”的高度哲学抽象和演绎,本文认为,对“道”进行哲学本原论探宄是无可厚非的,但忽略刘勰《原道》的目的及“道”在其他各篇的具体表现,同样是不全面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屮国本身的批评传统和资源出发探究释义,更能接近其原貌。对于“道”的探宄,应结合刘勰写作吋的思想发展状况,从《原道》篇的关键词语“道”和“文”出发溯源,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流变和创新,考察“原道”的作用和目的,同时从共时角度发现与其他各篇的联系,全面整体地发掘其丰富的含义。二、刘勰写作的思想观《序
5、志》篇是刘勰对《文心雕龙》的全面总结与概括,详述了??作的思想发展过程,包括创作动机和写作观。刘勰自言创作冃的是“树德建言”,即成一家之言,流传后世。这与儒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然后有立言”极具实用和道德色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序志》篇,刘勰通过年少时的一个梦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拜,足见刘勰对儒家及其经典极其推崇,后考虑到马(融)、郑(玄)诸儒,在这方“弘之己精”,自己的见解“未足立家”。加之考虑到当时文风浮滥,有违圣训、经义,决心以弘扬孔子学说一一注释经典来达到立言目的。可以说,刘勰论文立言
6、途径的选择是对儒家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即使是篇章结构的设计都出自于儒家所作的《周易?系辞》。①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充分体现了刘勰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与认同。三、刘勰“原道”之道《原道》是本书幵宗明义的第一篇,刘勰曾在《序志》里言文心之作“本乎道”也。“原道”的名称取自《淮南子?原道训》,“原”字在这里是溯求本原的意思。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淮南子》一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原道训》释“道”,指明它足自然规律和宇宙本原,“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7、”。但《淮南子》并不单独秉执道家思想,而是兼综百家,把儒家及各派的思想融为一体,把圣人伏羲、神农放在接通人神的地位上来阐述社会人文的产生。宇宙化育天地万物形态,人立于天地之间认识万物,远古圣王掌握“道”的枢机,依此立教以抚化四方。②刘勰已窥见《淮南子》出现的“宇宙本体意义上的道论转化到文章本原理论当中的思想”,于是在开篇就引出“原道”做端绪,为其形而上道转化为形而下的文做理论依据。可见刘勰“原道”是为了抓住“文心”,这是其最终冃的。《原道》开篇云:“夫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刘勰没有直言
8、道,而是从文出发,“文”的意义对于理解”道“就显得至关重要。文为何意?刘勰在《情采》篇曾指出有三种文:形文,声文,情文。③此处的文为何意?刘勰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円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这些“形文”,即自然的形状一一天文和地文,它们的光彩充溢于天地之间一一“此盖道之文也”。即这些行文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刘勰接着阐述,“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此句语出《周易?系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