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61296
大小:7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0
《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的价值与局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的价值与局限〔摘要〕潘天寿的中国画教育模式重视传统文脉,既强调学生对笔墨、造型与构图等“画内技术”的掌握,也注重诗文、书法、篆刻、画史画论等“画外修养”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将强调“冃识心记”“直觉一意会”的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将白描、双钩与速写、慢写相结合,为传统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受其所处时代和个人知识结构、价值取向的局限,其教育模式从0标设定到内容设置几乎都局限在文人画的范畴,导致发展的路子比较狭窄,并不能很好地契合当下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需耍,从而影响了教学成
2、果的优化。〔关键词〕潘天寿中国画教育价值局限潘天寿,作为一位伟大的屮国画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一个文化和社会都面临巨大危机的吋代,自觉地从中国画的内部去发现问题,为促进传统中国画教育与现代教育体制的融合进行了有建设性的探索,并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正是他自信而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借古开今”的艺术主张,在当时社会过于“崇洋”而漠视民族艺术传统的形势下打破了中国画单一发展的局IM,使中国画教学保持了自身的传统特色。尽管不能忽视其特殊的历史语境,但鉴于那个时代中国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共同性
3、,所以,在今天这个强调文化多元并存的后现代社会,对潘天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和反思,仍将为中国画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启示。一、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模式的形成潘天寿的中国画教育模式形成于国立杭州艺专。这所创办于1928年的老校(初名杭州国立艺术院,1930年秋改名为国立杭州艺专),在首任院长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发展基调下,从一开始其中国画教育就充满波折。建校仅半年,为扭转屮西画学科各执一词、互相轻视的对立状况,学校提出了中西合系的教学模式,学生中西画双科兼修,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明显倾向于西画。比如从课程安
4、排来看,1930年油画与国画周课时比为20:4,1934年油画与国画周课时比为24:9;在教师比例上,西画与国画为4:1。1而且当时,中国画本身也缺少一套学校的教育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上又视国画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所以学生普遍都不喜欢中国画。对于这种情况,任艺专中国画主任教授的潘天寿深为不满,逐渐萌生了教学改革的想法。经过他不断倡议,1939年经教育部批准,国立艺专的绘画系重新分为国画系和西画系,国画系由潘天寿主持教学和研究。只是战争环境中连日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为继,潘天寿的教育主张自然也无法完全实
5、现。1944年他受聘出任国立艺专校长,这时他才真正开始他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他邀谢海燕(谢是从事中国画及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学者)任教务处长,邀吴?之(吴的中国画创作多传统风格)任国画系主任,为学校延揽了大批人使艺专出现了中兴局妞。可是1949年解放之后,为培养符合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普及型美术人才,国立艺专根据老解放区的美术教育经验对学校原有的教学进行了改造。当时,全国文化、教育界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思想改造与文艺整风运动,其间对中国画和中国画家的看法,从他们的艺术理论到创作实践,差不多全盘否定。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艺专将
6、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传统中国画作为“封建残余”被扔到了角落里。即便1954年绘画系乂分成彩墨画、汕画、版画三科,“中国画”仍被“彩墨画”所代替。1955年,彩墨画独立建系,提出“以人物画为主(山水、花鸟画为辅),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以工笔为主(写意为辅)”的教学方针,但极少教授传统技法,与潘天寿设计的教学思路大相径庭。直到1957年,在民族传统、民族遗产受到重视的形势下中国画系才得以真正恢复,潘天寿也被任命为学院的副院长。作为美院院长,他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中国画教育模式。1959年,潘天寿升任浙江美
7、术学院院长,这为他的中国画教育模式的最后定格并推广提供了可能。教育模式是教育观的具体化,教育观又是由个人的文化价值观来决定的。我们谈潘天寿的巾国画教育模式,自然绕不开对潘天寿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了解和认识。二、潘天寿的美术教育思想潘天寿的美术教育思想,是围绕着“振兴民族艺术”这个屮心,以“人格教育”为主干,以“学识修养”为支撑,以“借古开今”为途径,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内容展开的,其精神实质是民族精神的构建与重振。这一美术教育观的文化根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儒家教育思想
8、。从本质上说儒家教育思想是以“成人”为主流的。所谓“成人”,就是通过教育,将自然的人培养成人格健全、能自立于社会的人,反映在艺术教育方面,即注重艺术教育陶冶心灵、品操的功能,培养“美”“善”兼备的人才,以实现“仁”或“天下大治”的理想。潘天寿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和熏陶,他选择艺术,致力于艺术,终极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木身,而是为了道德完善,并因此有功于国家、民族与社会。所以他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