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

ID:28417075

大小:81.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_第1页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_第2页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_第3页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_第4页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摘要:目的通过现代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进行测量,探究肺静脉投射角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2月〜10月进行CECTA与CEMRA检查的房颤患者98例,以及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49例。分组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支肺静脉和冠状面、横轴面的投射角度。结果各支肺静脉的投射角,房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对比、CEMRA图像组与CECTA图像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o结论肺静脉投射角作为各支肺静脉稳定的特征,持续性或长期阵发性房颤均不影响肺静脉投射角度。关键词:影像学技术;肺静脉;投射角肺静脉左心房区域的解剖学研

2、究很少被关注,研究左心房、肺静脉、左心房与肺静脉结合部的形态、变异等方面的文献诸多[1],但很少涉及肺静脉长轴与人体标准、矢、冠状面之间的夹角即肺静脉投射角。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或CT血管成像(CECTA)均可以测量出肺静脉投射角[2]。研究通过分析我院98例房颤患者和49例健康检查者的临床检查报告,探究肺静脉投射角大小的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丄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10月进行CECTA与CEMRA检查的房颤患者120例,其中A组49例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患者,均通过心电图机超声心动检查确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左心房形变的肺部、纵隔和胸廓病。男

3、女比例为25:24,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50.8±14.6)岁,房颤时间6个月〜1年,平均(8.5土2.4)个月;B组49例健康者,男女比例为35:14,年龄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52.2±10.8)岁;C组为49例CECTA肺静脉左心房图像资料均为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健康人,男女比例为26:23,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49.1±12.3)岁。B组与C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普通体检结果显示均无心、肺、胸膜和纵隔病,纵隔位置正确,胸廓未变形。以上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将A组和B组98例检查者给予

4、4〜5ml/s高压注射18〜20ml对比剂Gd-DTPA[3],扫面范围须囊括整个左心房部分和所有靠近心脏50mm的肺静脉。获取左心房及肺静脉高信号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从增强MRA⑷原始数据中重建肺静脉和左心房图像。C组49例进行心电门控扫描,扫描仪器为ToshibaAquilin64排螺旋CT机⑸,电流:350〜450mA,管电压;120〜150kv,准直:65X0.5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5〜6mL/s速度肘前静脉注射50〜60ml非离子型对比剂,以同样速度注射30ml生理盐水。扫描范围须囊括胸锁骨上方和距心脏隔层下的16mm处[6]o注射对比剂同

5、时,动态连续扫描感兴趣层面,指导患者吸气再屏气,4〜7s内,采集扫面数据,并记录心电图。1.3数据记录测量A、B组肺静脉与冠状面间投射角和肺静脉与横轴面间投射角。1.4统计学分析将上述所有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o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lo2.2将A组、B组的肺静脉投射角与C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3讨论临床实践证明,肺静脉向左心房投射角相关的解剖学规律即包围在表面肺静脉邻近心端处的肌

6、袖组织,使肺静脉的形态和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相对关系稳定不变。上肺静脉均投射至下后方,下肺静脉均投射至前上方。但对于各肺静脉投射角的特征、特定性规律,长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面积增大各支肺静脉投射角与正常人的差异等问题鲜有研究[6-7]。本次研究显示,在一般资料均无差异的前提下,A组、B组、C组各肺静脉投射角度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临床多组测量对比,肺静脉投射角度与性别、年龄及CEMAR和CECTA成像方法无关,肺静脉投射角作为解剖学特征之一是固定的,长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对静脉透射度并无影响。临床实践中,从正侧位利用肺动脉注射造影

7、剂,肺循环肺静脉显影完成肺静脉造影,诊断出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先天性新房肺静脉异常症状。综上,临床实践中,一般通过肺动脉注射造影剂,经肺循环即完成肺静脉显影全过程。从正侧位投照可诊断肺静脉引流等静脉连接异常症状。因肺静脉细窄,需通过肺静脉造影进行检查大小及心房形变。肺静脉投射角是一种解剖学固定规律。参考文献:⑴侯祚琼,汤建平,章宏伟,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附15例报道)[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5):385-388.⑵顾建河,陶晓峰,肖湘生,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