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12710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0
《生态现代化视野下的美丽江苏建设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现代化视野下的美丽江苏建设思考摘要:生态现代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引入国内以来,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结合,有了新的发展,虽然该理论有着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其至少在方法论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具体到江苏省而言,美丽江苏建设方面存在经济发展与牛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布局改革调整困难、普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科技创新对美丽江苏建设的贡献力度不够等问题。这需要从政府角色、市场机制、社会公众、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加快美丽江苏建设贡献力量。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美丽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屮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
2、:A自2007年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牛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观点。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7月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地把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随着2015年10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江苏省推进牛态文明与美丽江苏建设的进程更是进入了快车道。一、牛态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牛态文明的关系生态现代化的概念是德国学者
3、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该理论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性环境理论。其实对于该理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牛态现代化理论注重对现代化实践领域具体措施的反思与建构,在制度内部消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其理论实质。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而言,该理论有着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非中国化的国别背景;从理论的内核层面來看,它与生态文明理论有着相背离的一面;然而,仅从技术层面来考虑,其可以为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指导。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牛态思想发挥的是思想
4、启迪和方向指引的作用,而生态现代化理论则在实践领域更具借鉴价值,它在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力量的调控方式和改变传统发展方式等层面都给我??以启示。从此角度而言,生态现代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发展观,其内在诸多具有先进性价值的理论学说,对屮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牛了积极影响。二、美丽江苏建设的现状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美丽江苏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西方国家以及我国自身的实践可以发现,环境与经济似乎相互矛盾,彼此不能共生共存,经济的发展往往导致环境的污染,而要保障良好的环境又常常阻碍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直
5、接的事实来自《2015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该公报显示,苏南地区的城市空气总体上比苏北污染更加严重,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事实上,环境与经济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离不开的要素,光有优美环境,但经济条件落后,这不是小康社会;反之亦然,人人腰包鼓鼓的,但是每天却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这也不是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事实上,经济与环境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必耍的资金保障,而良好的环境又可以转化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其次,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较多。统计数据显示,环境的好坏往往与政府的产业布局有关: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环境问题往往越突岀
6、;反之,科技密集型企业越集中,往往环境问题也相对较少。而江苏省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这些高污染产业往往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税收来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但另一方面有时又很难下得了狠心,从而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因此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再次,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有限。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科技的进步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辐射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大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在科技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甚至都不存在这些污染的问题
7、。鉴于此,有学者就片面地认为,科技发展只会使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实际上,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并没有好坏Z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也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科技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解决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如通过科技创新,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微牛物处理实现有毒有害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但遗憾的是,目前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十分有限,换言之,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给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更多的人还仅仅将焦点放在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本身的贡献上。最后,社会公众缺乏环保自觉。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大多数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自身经
8、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成正比,尤其是在农村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