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司俊芳曹萌萌张兰通讯作者衡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000【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科2013年月12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给予行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等不同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果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患者高眼压症状缓解,其他伴随的各种不适症状消失,数次复查患者均眼压正常、自我感觉良好•结论对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落实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
2、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1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99-01青光眼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性青光眼,其是因为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眼科常见与多发疾病,如不及时确诊与治疗,往往造成视神经永久性损害,视力不可逆下降,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1]•青光眼是目前眼科患者致盲的三大原因之一•其致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房水牛成率、房水排出率、眼内容物的容积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眼压病理性升高
3、•青光眼患者大多有局部解剖异常的病理基础,常见诱因有:在暗室停留过久、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精神创伤等•临床常表现为头痛、眼痛、视力下降、虹视等症状•青光眼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施行手术,其目的是降低眼压,保存或维护视功能•为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青光眼复发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做好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必不可少.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56眼),女50例(52眼);平均年龄50-80岁;70例(78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3
4、0眼)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手术方法根据适应证分别选取小梁切除术23例(23眼)、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77例(85眼)治疗.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急性青光眼手术前护理急性青光眼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眼发病、双眼先后或同吋发病,发作吋眼压升高常在6.67~10.7kPa(50~80mmHg),如果不及U寸、迅速将眼压降下来,就会造成视神经压迫受损,视力不可逆损害甚至失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遵医嘱用药降眼压、采集血标本,为患者及时滴眼药水,积极做好青光眼术前准备・2・1.2心理护理急性青光眼患者发病
5、前常常有许多诱因存在,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精神因素等诱因,起病急,头痛、眼胀、眼痛,视物模糊,个别患者恶心伴有呕吐,患者非常痛苦,因此入院后责任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向患者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患者,并为他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多巡视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患者担心手术后会不会疼痛、岀血,术后是否留有后遗症、视力如何,能不能看清东西等问题及时解答,及时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因为紧张、激动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大,使前房角变得更加狭窄甚至关闭,导致房水循环更加不畅引起
6、眼内压升高.2・1・3用药指导责任护士要及吋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药指导•遵医嘱立即给于患者建立静脉液路,让患者平卧,告知患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毫升以降低眼压,滴速100/分,有利于控制眼压,同吋也减低颅压,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我们会加强巡视,如有不适,家属及时告诉我们,但患者不要下床走动•同吋协助患者给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点患眼,压迫泪囊2—3分钟,每5分钟一次,连滴四次后“再每隔15分钟滴眼一-次,再连滴四次,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瞳孔大小的变化•责任护士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用药前严格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7、用PPD扫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与药物的查对,做好用药安全,同时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睡吗心安类药物吋,注意观察的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患者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自带药)者,责任护士了解清起后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正确使用手消液,做好手卫生,落实好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2.1.4术前指导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练习眼球向下转动,凝视的训练,确保手术时配合好医生,手术顺利进行•指导患者用张嘴呼吸,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是患者用舌尖顶压瓠部或用手指压人中穴,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8、接受手术•术前测量生命体征,10分钟前排空大、小便,避免术中膀胱膨胀引起患者烦躁,增加手术风险•术日做好术前准备如给予术眼结膜囊冲洗、泪道冲洗等,注意观察患者眼部及全身症状,发现异常及吋报告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