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4926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一、材料来源情况中国素有重视“蒙养之学”的传统。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和传播了儒家伦理的思想意识和道徳标准,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国占代蒙学伦理思想屮的优秀道德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屮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当代屮国全体国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在未成年人的德育中应注重早期的教育。蒙养教育是人生
2、的最初教育,是培养公民品徳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否受到正确道德观的教育、熏陶,对奠定我们社会所要求的公民道德素质基础极为必要。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在研究蒙学教育的问题。蒙学虽然并不是一件新事物,但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不熟悉的概念。人们虽然知道它有很多好处,也期望它能发挥更好的教育辐射作用,但却没能更好地去开启它的价值,实现它的功能。部分小学教师虽对蒙学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受课程和应试教育的彫响,教师对如何更好地落实蒙学教育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面对现状,本课题以如何在小学低段德育
3、中更好地渗透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为此,笔者通过运用网络、图书馆等大众媒介搜索并查找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文献资料。在研究中,充分利用蒙学这个载体,挖掘蒙学的德育价值,探索并形成数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渗透了蒙学思想的德育指导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对蒙学的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二、课题研究历史及研究现状蒙,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Z义。注云:“童蒙Z来求我,欲决所惑也。”[1]这是最早的蒙学论述,也是蒙学概念提出的依据。《辞源》⑵中指岀:蒙学“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蒙”犹幼稚。暗
4、味之意,幼童于事多暗昧。因此称Z为童蒙,启蒙童稚,消除喑昧称Z为启蒙。我国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它既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亦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陶有宏在《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3]中提岀: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
5、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现在,这些蒙学教材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选编特点对今天的语文课改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张静在《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4]屮提出:屮国古代蒙学蒙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木目标是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蒙以养正”,使儿童树立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从而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宗法制度。蒙学蒙书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不断批判扬弃,总结提高,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
6、珍贵财富。其中有不少蒙书包含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内容,己远远超出了童蒙教育的樊篱,因此说古代蒙书不仅是儿童的教科书、是促进儿童成长与进步的一块知识口园,也是更多人丰富知识、修身励志、完善自我的重要传统读物。周彦作、卢清《论三字经对当今儿童读物及教材编写的启示》[5]中指出:在国内的学前教育界早已掀起一股学习《三字经》的热潮;在海外,它作为中文和历史的入门书广为流传,国外一些大学还把它列为东方语言汉语言专业的初级读物,现在《三字经》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这部蒙学读物在旧时可谓是流传
7、最广,影响最大,它文字简洁,概括性强,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中,包容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他无论在语言形式、教学内容、教材特色等方面仍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去汲取。颜亚名在《论〈千字文〉的道徳教育渗透特征》[6]中指岀:《千字文》的道徳教育渗透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它的内容上,即分析它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将道德教育融合在教材中,使严肃的“道德教育”变得简洁通俗,对学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二是从它的形式上,即分析它采用韵语、讲究对仗、用典叙事,使严肃的“道徳教育”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这种寓教于“乐”的徳
8、育渗透方式。王殿卿在《〈三字经〉当代学校德育智慧之源》[7]中提到中国文化、中国道德、中国人的人格,这三者是内在统一的。中国人通过掌握中国文化,修炼中国道德形成中国人的人格。如果不会说中国话、不认识中国字、不懂中国历史,又不讲中国道徳,这种人就难以成为中国人,更何谈中国人的人格?当今,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尤其是中华美德教育有困难,就在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对中国文化缺乏学习与训练,而没有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