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3934
大小:54.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周秀玲河北省故城县河北郑口中学253800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学科能充分满足中学阶段人文教育的需要,因此,中学语文教育要渗透人文性的教学理念。一、人文教育的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首先体现在语文课程的载体,即语文教材上。语文教材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教材就是凡能进行语文训练的凭借物,由于语文在牛活中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广义的语文教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牛活中只要是涉及语文知识运用的地方都可以作为语文教材。
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还体现在语文理解的多元性。不同的学生对于教材会有不一样的反应,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人文学科,自然就允许学牛有多重解读,不能用单一的固定模式来套牢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独特地思考成果。学生对语文教材进行多元的个体解读时,就是在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领悟力、情感和创造力。一旦他们的个体解读得到认可,这会是他们在学科学习上得到的最大鼓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求语文的教育方式要具有人文性,是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为“考试”而教育。反思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不难发现在高考
3、指挥棒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重的只是语文的工具性。他们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格在高分数上,用分数来量化语文的学习成果。现在,很多中学牛都认为在所有科目中最没有意思的学科就是语文,这正是语文学科在教学中丢掉了人文性的缘故。所以,在重视工具性的基础上找回人文性,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二、语文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这里必须先澄清的是,找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不是说就可以不重视工具性。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乐的同吋还有所学才能找冋语文学科的魅力。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转变观念:由尊重考试分
4、数转变为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㈠让学生冋到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参与。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要敢于对学习内容发表岀与教师不相同的观点,人胆地呈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话语权却更多地掌握在老师手上,学生们疏于表达,已经习惯于当一个听众和记录员。要让学生的声音真正冋到课堂中来,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除了空间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放开胸怀,去接纳那些意料之外的声音,因为前面提到学生的个性、领悟力、情感是有差异的,所以课堂上的
5、声音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确、积极、正面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表达中会有错误的答案、负面的情绪,还有说不出话的尴尬。教师要把“尊重”放在课堂的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学习《背影》这篇课文吋,个别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父亲的感情有别于其他同学,这吋,教师不应该立即就去指责这样的情感是错误的,不妨先接受学生的情绪,表扬他诚恳地与大家分享独特的情感世界的做法,然后再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父亲态度转变的历程,请同学们学着作者去解读自己的父亲。当然,这样还有可能暂吋不能改变那个学生对父亲的感情,但是等到多年
6、之后,当他有了足够的生活经历时,他也许会发现这i课的学习在他心中有着磨灭不掉的影子。笔者曾亲眼见过一位语文老师对答不上问题的学生破口大骂,言语中不免带有人格侮辱的词语。可想而知,这位老师的课堂必定是死气沉沉,每个学生上课都提心吊胆,更不要说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利于学生个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塑造。㈡以学生为主,探索新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独特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特性在课堂上的发挥。探
7、索新式教学方法对于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堂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在课堂上学有所收获,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展现自我独特性,敢于创造。传统教学法中,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方式就是——发言,回答问题。这不失为师生互动的好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观上更渴望有新的方式来刺激他们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各自所具备的才能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会使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育者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比如“留白”艺术。“留白”原来是国画的一种作
8、画技巧,就是在画中留有空白给人遐想。在语文教学中,“留白”就是要留吋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留白”一是要留吋间,在提问之后,教师留一些吋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留时间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自我整理和消化的机会,学生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个性化的重组,这样的重组也是学生运用自我思维对知识的再创造;二是要留空间,就是学生思考和重组的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