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2619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大班体育健康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班体育健康课教案 大班体育健康课教案 篇一: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体育课件教案《盖新房》 大班运动活动:盖新房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发展跨越、曲线跑、持物平衡、躲闪等技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协调性。 3(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提高合作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纸箱若干。 2(动感和舒缓的音乐。 3(平衡木两条,大体操垫六块。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孩子们,跟常老师一起随音乐动起来~
2、 1(绕场跑步两圈 2(徒手操四节 师:两臂伸平,转一个圈散开,找一个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 跟我一起做运动,看谁的动作最有力量,加油~ 3(持物操四节 师:你们也像我这样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纸箱,拿好后回到原位,现在拿上纸箱做运动。 二、自由玩纸箱。 师:今天有几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你们来完成,有信心吗,在接受任务之前,我们先来练一练本领。 1(幼儿自由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 除了和纸箱做运动以外,还能和它怎么玩,四处散开,和新朋友玩一会儿~ 提醒幼儿玩时要保护好纸箱不破坏它。 2(分享玩纸箱的经验。
3、 三、穿越纸盒阵。 师:你们的玩法真不少~现在把纸箱轻轻放下,看看刚才玩的纸箱变成了纸箱阵。今天的第一项挑战就是穿越纸箱阵。 过纸盒阵时要注意:必须从纸箱当中穿过去,不能碰到纸箱,从两边直接跑过去就犯规了。 1(集体同向徒手穿越。 请一名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快速穿越纸盒阵的经验——曲线跑。 2(男女两队相向徒手穿越。 想想有什么办法既不撞到同伴也不碰到纸箱? 3(两队相向持箱穿越。 不但要像刚才那样不碰到纸箱和小朋友,还要特别保护好手中的纸箱不掉下去。提醒拿大纸箱的小朋友找同伴帮忙合作。 4(小结
4、 把刚才拿纸箱的动作摆出来——顶着的、抱着的、夹着的、搂着的、抓着的、举着的------办法真多~恭喜第一项挑战成功~ 四、运纸箱过障碍。 师:你们顺利完成了第一项挑战,接下来的第二项挑战是把这边所有的纸箱一次性全部拿起来,然后通过障碍物运送到对面去。 1(交代运纸箱的任务,看清路线走法。 2(思考并尝试一次运更多纸箱的办法,要拿稳。 3(持箱过路障。 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运过去的纸箱两队各自放在一边。 4(小结。 大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开动脑筋解决了很多困难,第二项挑战胜利完成~ 五、盖新房。
5、 师:下面要大家用智慧来一起完成今天的终极挑战——每队要用运来的纸箱盖一座又高又结实的新房子。 1(集体讨论怎样盖房子才结实。 2(小组商量分工。 3(小组合作盖新房。 巡回指导,强调分工与合作。 4(小结两组盖新房的情况。 五、放松活动: 1(垫上放松活动。 2(小结:今天玩得高兴吗,不但玩得高兴任务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如果下次还有更艰巨的任务你们还有信心挑战吗,(结束) 篇二: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看谁跳得高》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看谁跳得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
6、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3.懂得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巩固已学的1—10的数字。 二(活动准备 1.粮食蔬菜数字昆虫卡片 2.小红旗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2.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活动筋骨 3(导入新知 (1).小朋友认识小白兔吗,它是怎样行走的。 (蹦蹦跳跳)多可爱 谁还知道哪几种动物是有蹦有跳的。 (青蛙袋鼠)很好,小朋友 (2).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双脚并拢跳
7、。 有谁知道双脚并拢跳是怎样跳的,“小朋友们,快来看呀,他跳的真像只袋鼠,好棒~”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下,好吗? (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空间,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演示后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 (4).小结:双脚并拢跳,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式轻轻着地。(原地试跳) (5).那我们来学学兔宝宝和袋鼠宝宝跳好吗, 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来回)跳到老师这里来,(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 老师:“大家看前面
8、菜地里有许多的粮食?蔬菜?昆虫 解幼儿跳一下,捡一个东西,把自己前方的东西捡完,看 跳的快,捡的快. 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不能摔倒) 提问:小朋友都捡到了什么东西,兔子捡到了蔬菜青蛙捡到了虫子袋鼠捡到了粮食 小结:引导幼儿说有关爱惜粮食,保护益虫青蛙的儿歌。谁捡的多,谁捡的少,用数字可以表示。 刚才小朋友是个人跳的,那能不能和同伴一起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