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1241
大小:8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9
《数控车床编程入门实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控车床编程入门实训 课题:第一章数控车床编程入门 第一节数控车床的基本术语和编程设定课次:第一次 授课日期:9月8日 授课班级:0903班 教学方法:板书、讲授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的基本术语教学重难点:数控车床的分类 教学小结:初步认识数控车床是怎样工作的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数控程序编制的一般知识 数控编程是指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部工作过程。 分析零数编程 件图样 和制定学写序工艺方 案处程校 理序验 修改 (1)分析零件图样和制定工艺方案
2、这项工作的内容包括: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明确加工的内容和要求;确定加工方 案;选择适合的数控机床;选择或设计刀具和夹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及选择合理的 切削用量等。这一工作要求编程人员能够对零件图样的技术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及工 艺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控机床使用的基础知识,如数控机床的规格、性能、数控系 统的功能等,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 (2)数学处理 在确定了工艺方案后,就需要根据零件的几何尺寸、加工路线等,计算刀具中心 运动轨迹,以获得刀位数据。数控系统一般均具有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功能,对于加工 由圆弧和
3、直线组成的较简单的平面零件,只需要计算出零件轮廓上相邻几何元素交点或 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坐标值等,就能满足编程要 求。当零件的几何形状与控制系统的插补功能不一致时,就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数值计算, 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否则难以完成。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完成上述工艺处理及数值计算工作后,即可编写零件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 使用数控系统的程序指令,按照规定的程序格式,逐段编写加工程序。程序编制人员应 对数控机床的功能、程序指令及代码十分熟悉,才能编写出正确的加工程序。 (4
4、)程序检验 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就可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工作。一般在正式 加工之前,要对程序进行检验。通常可采用机床空运转的方式,来检查 二、数控车床的分类及相关设定 1.按数控系统的功能分类 (1)经济型数控车床 一般用单板机、单片机进行开环控制,具有CRT显示、程序存储、程序编辑等功能, 加工精度较低,功能较简单。机械部分多为在普通车床基础上改进 (2)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较高档次的数控车床,具有刀尖圆弧半径自动补偿、恒线速、倒角、固定循环、螺 纹切削、图形显示、用户宏程序等功能,加工能力强,适宜于
5、加工精度高、形状复杂、循 环周期长、品种多变的单件或中小批量零件的加工 (3)精密型数控车床 采用闭环控制,不但具有全功能型数控车床的全部功能,而且机械系统的动态响应 较快,在数控车床基础上增加其他附加坐标轴。适用于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2.机床坐标系和编程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 以机床原点为坐标系原点建立起来的X、Z轴直角坐标系,称为机床坐标系。 车床的机床原点为主轴旋转中心与卡盘后端面之交点。 机床坐标系是制造和调整机床的基础,也是设置工件坐标系的基础,一般不允许随意 变动。 参考点是机床上的一个固定点。该点是
6、刀具退离到一个固定不变的极限点 工件坐标系(编程坐标系) 数控编程时应该首先确定工件坐标系和工件原点。零件在设计中有设计基准,在加工 过程中有工艺基准,同时应尽量将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统一,该基准点通常称为工件原 点。以工件原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起来的X、Z轴直角坐标系,称为工件坐标系。 课外作业:数控车床的分类, 数控车床机床坐标系和编程坐标系? 课题:第二节程序格式与相关编程知识 课次:第二次 授课日期:9月9日 授课班级:0903班 教学方法: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的代码的功能
7、 教学重难点:数控车床的M和G代码 教学小结:初步了解数控车床的的M和G代码 复习旧课:上节我们初步认识数控车床是怎样工作的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数控车床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编程讲授新课: 一、程序段格式 程序段是可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连续的字组,是数控加工程序中的一条语句。一个 数控加工程序是若干个程序段组成的。 程序段格式是指程序段中的字、字符和数据的安排形式。现在一般使用字地址可变程序 段格式,每个字长不固定,各个程序段中的长度和功能字的个数都是可变的。地址可变程序 段格式中,在上一程序段
8、中写明的、本程序段里又不变化的那些字仍然有效,可以不再重写。 这种功能字称之为续效字。 二、子程序及其调用 子程序支持重复调用和多重嵌套,即子程序可以被主程序多次调用,在子程序中也可嵌 套用其它子程序。 三、刀位点与手动对刀 1.刀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