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0921
大小: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9
《构建以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为载体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以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为载体的课程,发展幼儿多元智能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三之三双语幼儿园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宋庆龄女士在1947年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她在谈话中讲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养下一代,提高她们的素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儿童戏剧家都把宋庆龄关于借助儿童剧来提高儿童想象力作为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宗旨记在心里,可见国内专业剧团都以提高儿童想像力,德育渗透为主流文化。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戏剧教育理念的引入,少数幼儿园以儿童剧为载体开展各项研究。南京普德村
2、幼儿园进行了《儿童戏剧与儿童情感的培育》课题研究,主要落脚点在于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创新。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以艺术为媒介,她们从艺术情感入手,开创了以“音乐、文学、美工”三朵金花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进行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桃园幼儿园《以儿童剧为载体培养儿童表达表现能力》课题研究,关注儿童在过程中的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使这门传统艺术更具有普及性,为更多
3、的儿童发展服务。(二)研究意义.---1、 增加儿童学习形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儿童戏剧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重表演结果,而表演是建立在排演、训练基础上,因此轻视了过程中儿童能力发展;另外,剧本的选择比较狭窄,局限于几个老牌的童话故事;表演角色的选择也仅限于集中在个别能力强的儿童身上,大多数儿童缺乏参与的机会:从剧本的选择、编排、舞美的设计等基本由成人负责,从成人的思维角度考虑,儿童参与度少,儿童接受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受听从、服从为主,虽然对于表演中的内涵会有所回应,但是儿童的表达却是零;所以能将幼儿
4、园儿童戏剧的排练过程优化成学习、体验过程更为重要!2、 创作出更接近幼儿生活,更助于幼儿成长,更易于幼儿发展的儿童剧题材儿童戏剧利用童话中有趣形象及寓教于乐的特点,针对儿童的德育、合作、情感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以儿童剧剧目的创新题材开发力不从心。一般儿童戏剧的素材都倡导来自幼儿的生活或著名文学作品,但幼儿园孩子一天中有至少8小时是在幼儿园中生活和学习,而来在幼儿学习过程的儿童戏剧素材,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问津,尤其是系统性研究可以说是空白点。3、 探索有利于发展有多元智能的指导策略 .---9月,我园引进了马赛
5、克音乐教育理念,他主张让幼儿亲自参与听、说、唱,体验表演、创造、交流、合作的快乐,具有的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等特性,从而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马赛克音乐教学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马赛克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从而丰富了知识经验。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马赛克音乐教学,它虽然将众多的音乐元素巧妙地进行了整合,挖掘了音乐生成的
6、许多元素,增加了教学中幼儿的参与性,增添了幼儿学习的趣味性,但针对我们现实行的课程体系,光利用音乐课来进行马赛克音乐教学,是远远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对其音乐的背景乃至自己的表演剧意义却无法理解,因此仍然存在技能化倾向,忽视对幼儿的兴趣培养和审美教育,强调技能的熟练程度,轻视幼儿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三之三唯亭园确立《构建以创造性儿童戏剧表演为载体的课程,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研究,旨在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儿童剧表演为活动载体,注重儿童对剧情的理解,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多元智能的
7、发展,探寻一些指导策略,形成一个既新颖又实用的课程体系,为更多的儿童发展服务。二、 课题界定1、 多元智能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及现在被逐渐关注的生存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2、 创造性儿童戏剧:概念中称“适合儿童欣赏的诸多戏剧剧种,统称为儿童戏剧”。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为其在“欣赏”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创造性”的理念。是通过儿童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
8、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3、 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它不仅指“上课”,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它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它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三、 理论依据A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多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