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99081
大小:5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讨俟怀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418摘要:从发挥人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重视人文艺术熏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五个方面阐述了理工科院校在提高学牛人文素质培养中的措施。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课程人文艺术熏陶校园文化在科学日益综合化的今天,社会对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创造性的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就需要高等院校更新育人观念,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当前国内理工科院校培养的工程师和技术型人才多以“单向度的人”为主,与
2、“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有很大差距。“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自由而完善的人,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能服务社会,又能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⑴。如何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如何为理工科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是摆在理工科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理工科院校教师必须深深思索的问题。一、发挥人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世界一流大学的木科教育大都是把“做人”放在首位。以科技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在木科牛入学前两年,要求学牛都必须选修一门名为“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课程。该课程从对全球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研习入手,帮助学生更多地思考“人何以为人”,使学牛明白“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著
3、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前身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在校木科牛约900人,研究生约1200人,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袖珍大学,但是这里先后产生了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神话。这里不仅拥有强大的物理、化学、牛物、植物学、天文和地质等优势学科,而且同样拥有门类齐全的高水平人文学科。该学院规定,所有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均需在艺术史、基础人文课程、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以及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等学科专业范围内修满必修的核心人文课程。人文课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教育的终极目的一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显性课程是“硬课程”,
4、主要是一种理性教育,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是“软课程”,主要是一-种非理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非理性能力,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血肉。人文课程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隐性课程之中。隐性课程有三类:一类是经典的,如文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宗教学等;一类是模糊的,如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类是交叉的,如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新闻学等[2]。我们要善于借鉴国外大学人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合理设置和开发人文课程,在人学教育中体现人文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凸显人文目标,而不是把人文课程作为一种摆设或流于形式。二、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理工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科学技术课
5、程,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臧克家曾经说过:“研究大自然,参透它的奥妙,是科学家的任务;描绘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是文学家的事情。”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专业课程理论体系,这些专业课程中都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课程设计者或者广大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比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土木、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这些课程在学生的眼里显得机械、陈【口而缺乏活力。但力学课程的经典性,也给力学授课教师一个渗透人文内涵的优良载体,力学不仅仅是单调的公式与数学推导,每个知识点背后都有古今中外的人物
6、、工程及故事等大量文史资料,深入挖掘这些人文内涵并融入相应教学内容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3]。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综合素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吋能够将科学与文化融为一体,既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的训练,同时也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播和想象创造思维方式的训练。三、重视人文艺术熏陶“人文艺术熏陶”是指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高雅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艺术素质、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精神境界。人文艺术的直觉能够为科技的传承、创新带来灵感。大科学家根兹堡曾不止一次
7、地表示过,我读到歌德的诗,无数的思绪一下子冒了出来。契诃夫说过:“艺术家的一个感觉,有吋可以等于科学家的几个大脑。”爱因斯坦也说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而在其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同样需要想象、直觉和灵感。科学史上许多原创性科学发明、发现的源头,往往是人文艺术所带来的直觉、灵感、顿悟和形象思维。人文艺术的思维往往是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