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

ID:28394459

大小:78.1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9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_第1页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_第2页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_第3页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_第4页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遗后时代徽州目连戏的传承保护策略探析【摘要】非遗后时代的到来,为徽州目连戏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岀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徽州目连戏的基本特点、现存问题,从特殊的传承保护时期深入思考徽州冃连戏的保护策略,提出“缓提生产、多讲保护”的主张,并就落实策略的路径进行具体阐述。【关键词】非遗后时代;生产性保护;徽州目连戏;策略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15-04200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目连戏作为传统戏剧入选其中。[1]进入名录标志着徽州目连戏的价值在国家层面获得认可,但也意味着申报结朿,保护进

2、入了非遗后时代阶段。2012年文化部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思路,即对有市场潜力的代表性项目,鼓励采取“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民俗节庆活动等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其良性发展。[2]对于困顿的徽州目连戏,进行文化旅游结合、民俗节庆结合似乎是有效出路,但是现实情况显示,保护问题依然严峻,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一、徽州目连戏的主要特点(-)历史传统厚重、现代转型困难目连戏主要围绕傅相一家人的命运展开,整个戏文以劝人向善为主,符合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历来将“

3、善”“孝”“道德”等文化因子摆在突出位置,及至现在,这种观念仍然主流。和谐社会的追求、诚信道德的宣传、孝道精神的褒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徽州冃连戏有着强烈的文化性。但正是过于传统,徽州目连戏与当前社会多元文化思潮产牛了不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对人众娱乐文化的热捧严重冲击了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娱乐文化易于理解、轻松平和,对于忙碌的现代人來说不仅满足了文化消费的需要,更满足了休闲放松的需要。传统的内容、孝行的故事、人间地狱的游走难以带来年轻一代的开怀大笑,也使得文化消费的主力军离传统的徽州目连戏越来越远。(二)民族特色突出、方言土语局限按照

4、2011年颁布的《屮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五条之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所以当地政府、班社、演员在演出目连戏时非常尊重艺术本体,努力保留古老剧种的原貌。当前不少传统戏曲样式为了便于传播都使用通俗的普通话念白,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传播面,但不可否认这必然会对戏曲本体造成伤害。历溪班为了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下来,也将自己的文化血脉保留下來,所以不论是演唱还是念口,都坚持使用祁门当地的方言,优美的语言和婉转的曲调合为一体,地域文化风情强烈,很有个性。但是,伴随着频繁的跨地域文化交流,官方语言日渐趋同,方言土语逐步消失,依托方言的艺术样式普

5、遍受到冲击,使用徽语的徽州目连戏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向外拓展的可能性。(三)表演技艺丰富、传承复排艰难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据《东京梦华录》所述:“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众倍增。”⑶由此可见彼时《冃连救母》的演出盛况。诸多高难度的技艺是其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上刀山、窜火、窜剑、走索、跳圈、蹬桌、滚打等技巧融入剧情当中,危险性很高,观赏性很强。从常理上分析,徽州目连戏作为融合了祭祀、表演、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戏剧样式,不论在旅游市场或者民俗文化活动中都游刃有余,繁难的技艺就是最大的看点。但冃连戏班社是民间班社,成员们穿上戏装是演员

6、,脱下戏装是农民,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也没有足够的道具,根本无法重现原有的高难技艺,所以即使演出水平较高的历溪班也只保留了吐火和莲花落两种技艺,其它的均已失传。二、徽州目连戏历溪班现存问题分析徽州冃连戏是徽州地区最古老的戏曲剧种2—,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因为与古徽州人祭祀生活有关,因此地方风俗强烈,备受当地人尊重。但时至今日,一方面古老传统逐渐消失,尤其以家族为主体的祭祀文化消弱,另一方血新鲜的大众娱乐文化开始流行,隹轻人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市,使得徽州目连戏愈显疲态,难以适应。熟悉它的老年人不断离世,不熟悉它的年轻人渐行渐远,彻底打破了徽州冃连戏的生存根基。目前,在祁门县能够

7、常年正常演出目连戏的班社只剩下马山班、栗木班和历溪班。在三家戏班中,历溪班成立时间较晚,但是相对表演较为成熟。2015年7月,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邀请,历溪班前往香港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戏曲节,与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袂演出,与谭孝曾、尚长荣、王芳、史依弘、俞玖林等戏曲名家同台献艺,让徽州目连戏再次为世人所关注,不仅走入了戏剧市场,甚至走进了香港的演出市场。但是走下舞台,回到乡间,冃连戏困境依旧。(一)历溪班社成员分析1•宗族性依然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