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

ID:28388584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_第1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_第2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途径洪泽县实验小学赵宏陈荣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对知识的掌握,也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感能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现结合木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做法和体会。一、听说结合,感知语感听和说是U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每一单元

2、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若能认真地组织好,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将很有帮助。平时还可开展一些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作文接龙游戏:小小编辑部、辩论会等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语感生成能力的同时,也能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二、读写结合,积累语感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古时侯的私塾先生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如我们在教学《赠汪伦》时,文中描写汪伦送别李白的重点词句,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想象体会送别时的情景和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诗

3、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如让学生仿照此诗写一首表现好友与自己分别的诗,以巩固读的成果。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让他们大胆的写成什么样子,让他们感受一次“古诗文”创作的喜乐,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三、进行比较,培养语感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几个闪光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或者饱含感情,或者用词精当,或者句式优美。这些句子都冇这样的特点:在内容上,注意委婉、含蓄,发人深思;表现形式上,采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式。抓住这些闪光句子,运用比较法,能有

4、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推敲》一文中有一句“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把这一句与“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进行比较,并引发想象,学生便可体会到贾岛斟酌字句吋的那种认真专注。朗读吋自然而然便会表现出贾岛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四、入情入境,激发语感小语教材取材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课文中有些内容学生有类似的经历,但没有真正体验过,冇的内容很陌生,学生凭现冇经历难以理解。因此,我们要注意创设相关情景,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内容,同吋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教学杜甫所写的古诗《绝句》,用多媒

5、体课件展示画面:万里晴空,一行白鹭正在展翅飞翔,两只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唱。远处,西岭上堆积着千年未化的白雪;近处,门外河边停泊着开往东吴的帆船。这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感染,便能更容易地把握住这首诗的基调,冇利于准确感悟诗意。同时,语感情境更利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五、生活补充,激活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唯冇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

6、多了,了解当然深切。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感训练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语言,让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来。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可以从间接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不曾亲眼见过,老师就要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

7、段文字吋,脑海中就会产生“五线谱”的表象,这样才会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六、探究深义3秀发语感语感不是教师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言语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排斥语文知识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仍然要学:>」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语言环境和深层含义。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自学课文,提出疑问吋,可他们看来看去就是找不出疑问,或可疑不多,但当你向他们提问时,一问就难住了。明明有疑,可就是提不出疑,这主要是他们读课文读得粗浅,缺乏探究的眼光,成不了“疑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读课文,培养学

8、生对语言的感觉。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说说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