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ID:28385678

大小:7.55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18-12-09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_第1页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_第2页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_第3页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_第4页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微卫星技术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生:吴信生导师:陈国宏教授摘要本研究利用29个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分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保种的鹿苑鸡、固始鸡、藏鸡、白耳鸡、仙居鸡、茶花鸡、大骨鸡、北京油鸡、狼山鸡、河南斗鸡、丝羽乌骨鸡和萧山鸡等12个地方鸡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群体问的亲缘关系,并分析了12个地方鸡品种在体尺、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产蛋性能之间的差异以及微卫星标记与这些性状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如下:一、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本研究所采用的29个微卫星标记在12个地方鸡

2、品种中均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共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7.86±5.19个(2一一23个)。有的微卫星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只在某个地方鸡品种中检测到,如MCW248微卫星座位上的217bp只出现在丝羽乌骨鸡,MCWl83微卫星座位上的310bp为藏鸡所独有,等等。这些等位基因可能是相应地方鸡品种的特征性等位基因。12地方鸡品种与53个欧洲鸡种(系)在29个微卫星座位上进行比较,发现我国12个地方鸡品种有59个基因是欧洲鸡种(系)所没有的,其中在LEl234微卫星座位上就有17个基因,表明我国地方鸡品种与欧洲鸡种(系)在遗传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12

3、个地方鸡品种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在0.4492~0.6081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3956~0.5542之间,29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48~4.19之间,表明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与欧洲、南非、泰国等国52个鸡种(系)的平均基因杂合度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地方鸡品种比欧洲、南非、泰国等鸡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3.在29个微卫星座位上,根据Nei氏遗传距离得到的聚类图中,12个地方鸡品种被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10个地方鸡品种,这10个地方鸡品种又分为以下4类:鹿苑鸡和萧山鸡先聚在一起,再与北京油鸡聚在一起,形成第l类;白耳鸡与仙居鸡聚

4、在一起,大骨鸡与丝羽乌骨鸡聚在一起,然后狼山鸡再与大骨鸡和丝羽乌骨鸡聚在一起,后三个鸡品种再与先前聚在一起的白耳鸡和仙居鸡聚在一起,形成第2类;河南斗鸡和固始鸡分别形成第一大类中的第3类和第4类。藏鸡和茶花鸡聚在一起,形成第二大类。采用最小组内平方和法(MinSSw)得到的结果验证了上述12个地方鸡品种的分类结果。4.本研究采用的两种聚类方法在29个微卫星座位上对12个地方鸡品种问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是基本一致的。采用1o、20和29个微卫星座位对12个地方鸡品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lo个微卫星座位的聚类结果与29个微卫星座位的聚类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20个微卫星座位

5、的聚类结果与29个微卫星座位的聚类结果比较一致。二、地方鸡品种体尺、体重和生产性能比较12个地方鸡品种12周龄体尺、体重、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和开产后300天产蛋性能之问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地方鸡品种12周龄公、母鸡在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胫围和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12个地方鸡品种内12周龄公、母鸡胫长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了控制公、母鸡性征的一些基因,一方面使公、母鸡在性征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这些基因也对公、母鸡的体尺和体重等性状起着一定的作用,即表现为一因多效的作用。部分地方鸡品种间在体尺、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产

6、蛋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是由于各品种自身的遗传基础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说明了我国地方鸡品种在这些性状上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三、地方鸡品种体尺、体重和生产性能与微卫星标记的关联1.对12个地方鸡品种体尺、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产蛋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微卫星座位上,品种和性别和微卫星座位、品种和性别、品种和微卫星座位、性别和微卫星座位对12个地方鸡品种体尺中的部分性状和体重存在显著的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

7、传基础存在通著的差异;性别对体尺和体重存在显著的或极显著的影响(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