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ID:28383951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_第1页
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_第2页
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过案例看新课标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山东省滨州市滨城IX杨柳雪镇尹集小学256600根据教学大纲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计算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理解算理,体会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我的课堂上我曾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思路完全不同,教学设计也是不同的,但都是同一个课题一一《9加几的进位加法》。就是这两点的不同,却使教学效果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一、案例重现【案例一】《9加几的进位加法》1.口算四道习题,复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0+3=7+2

2、=11+4=6+4=2.自学课木,自主解决问题。(1)9+6=?用教具摆一摆;⑵第一步算什么?把6分成几和几?几和9相加凑十?⑶第二步算什么?6还剩几?剩下的这个数应该和谁相加?为什么?⑷用凑十法完成书后你认为简单的练习。3.交流评价,质疑问难。交流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后,质疑:“说说你有什么疑问?”4.检查作业情况,评价个别同学错误原因。5.小结与综合练习。案例总结:这是我用较为传统和保守的方法进行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学习“凑十法”这种计算方法,从而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却是收效甚微,学生明白了6+9=15这道题的算理,做后面的练习题时却漏

3、洞百出,“凑十法”运用得很不熟练,学生们宁愿去借助教具做出答案也不愿用这个方法,有的甚至不会用。于是我乂重新设计教学,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案例二】《9加几的进位加法》1.创设情境: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参加赛跑的冋学奋9名,投沙包的奋6名,需要写几个号码?2.尝试计算9+6,探究多种算法。⑴独立思考,你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⑵小组内交流。⑶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生1:老师,我先把9看成10,10+6=16,16-1=15,所以9+6=15。师:这位同学把复杂的较难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已学的计算方法。大家想一想,咱们之前在《海鸥冋来了》这一单元是不是学习

4、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啊?像这样“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数学上叫作“转化思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受生1的启发,其他同学也想出了各种方法,如把6看成10,10+9=19,19-4=15,所以6+9=15。生:老师,我还想到分开算,把6分成1和5,9+6=9+1+5,9+1=10再加上5就是15。师:你真棒,想到化整为零分开来算,你在无形之中就告诉了我们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叫“凑十法”,就是先把其中一个数凑成十,再把剩下的数和十加起来。生:老师,我还可以把6凑十,把9分成4和5,让6和4凑成十,最后等于15。师:你真棒!那你们觉得转化

5、的方法和凑十法哪个更简便?组织学生交流,作出评价。师:对凑十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生4:简单,好做,不容易出错。他的意见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并表示已经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3.用己学的方法计算书上习题。4.小结与综合练>J。案例总结:经过做练习发现,学生们大都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做题的错误率很低,而且学生们愿意用这种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乐此不疲,扎实地学会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分析与反思1.学生是自主探求知识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尝试我才发现,教学0标是教学活动的灯塔,有了教学0标这一灯塔,教学活动的船只才不会偏离航向。在确

6、定一节课的学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4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才是最奋效的。学生是学4的主体,因此在确定B标时,我们不仅成考虑灌输性的知识和经验,更应关注并突出学习目标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层次,引导学生不仅“能做题”还要“会做题”、“巧做题”。1.教师是探求新知的引导者,不是单纯的传道者。分析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和思考,明确教学重点,然后教师来引导,慢慢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0标,学生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在确定这堂课的学习0标吋,所依据的是教材中所呈现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这样的学习0标引航的情况下,学生只是作为学的被

7、动接受者,在直接面对书上抽象的数学知识吋,没有个性,没有参与性,只是接受一一消化,难以完全吸收。每个学生一个步调、一个标准地接受着书上知识,成了复制知识于头脑的机器,是机械化的学习。同样是关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新授课,第二堂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气氛和学习收获迥然不同。老师的一句“你能想出几种不冋的计算方法”,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生1的方法犹如星星之火,燎起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之原,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实现了算法多样化。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习0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运用知识的“探索者”。

8、整节课,学生作为一个探求新知、主动发展的对象,始终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