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

ID:28382897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_第1页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_第2页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_第3页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_第4页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沈从文作品《柏子》中审美倾向沈从文作为20世纪20年代我国有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极富少数民族气息的湘西生活画面,在这些画面中出现的都是在湘西文化孕育下的农民、娼妓、小店伙计、终生漂泊的水手船工以及童养媳等,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其中《柏子》描写的是水手和妓女的性爱故事,这是湘西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借助于人性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审美中的乌托邦倾向。一、《柏子》中人物展现的独特“生命形式”《柏子》讲述的是一个水手和妓女的故事,水手终年在海上漂泊,但每月都会花

2、完自己用性命换来的钱,去和自己相好的妓女见上一面,在见面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感到生活的不易以及这种生活的荒谬,他们反而感到非常的满足。水手认为能够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花光所有的钱和妓女会一次面就是最幸福的事!这部作品的故事相当地简单,水手在上岸之后和妓女会一次面,之后又返回船上,这样就完成了他们之间的一次约定,这件事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但是从这个故事本身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湘西人民,他们也始终以一种最本真的形式生活着。虽然故事中的主人公只是水手和妓女,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给他们同

3、情和怜悯,因为他们感到的是幸福和满足。故事中展现出来的生存满足和本性欲望,就是湘西底层人民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柏子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水手,由于社会对他狠狠的压榨,他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不然随时都有饿死街头的可能性。在工作过程中,唱歌是他最好的发泄方式。《柏子》中的妓女是湘西文化中的另外一种“生命形式”,她们过着屈辱的生活,但是她们的人性并没有被这种生活所吞没。文中的柏子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留下生活的必需,全部都花费在妓女身上,我们在柏子的身上找不到道德的枷锁,只有最本真的野性。妓女也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柏子身上

4、,关心着柏子,在她身上我们找不到那些妓女的低俗趣味。作者没有对柏子和妓女这两种“生命形式”有任何的鄙夷之情,而是对他们在压抑的生命下,坚持着生命的本能倔强地生活着带有一定的赞美之情。柏子和妓女是人性最本真、最自在的展现,这种特殊的“生命形式”也只有在湘西文化中才能找到。在阅读《柏子》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可以明显地感到柏子和妓女生命的压抑,但是也可以看出在他们压抑的生命下人性的张扬,他们大胆、自然、没有丝毫心机地保持着这种让人又悲又赞的“畸形”恋爱,这种张扬的方式似乎超脱了道德的限制,是人追求自由生命的最高形式,实现了人性和“无道德”最完美的统一

5、。二、《柏子》中冷漠与狂欢并存的叙事风格虽然作者在《柏子》中跟随着自己非理性的思想,毅然拿起人性的大刀,挣脱了传统的礼教束缚,借助于一种狂欢的方式来展示一个叛逆者的痛苦。但是这种方式同时也展现出了社会底层人民所遭受的冷漠以及他们生活的不易。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那个吊脚楼中狂欢的“柏子”们,没有对未来抱有任何希望,“他们把自己沉浸在这欢乐空气中,忘记了世界,也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水手常年漂泊在外,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不会动的船,虽然他们也希望能够永远留在岸上,过着平稳真实的生活,但是他们也十分明白这种真实和平稳都是以精神的坚实作为前提

6、条件的。所以他们把吊脚楼当成是自己岸上的家所在,把自己的躯壳短暂地寄放在那里,或许也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性的尊严,体会到自己生命的自由,才会有一种灵魂的存在感。在狂欢中,他们对传统社会道德进行了无拘无束的颠覆,重新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并对此进行了实现。在狂欢之后,他们用最粗俗的方式显示着自己的占有权,同时这也是对独占性的颠覆。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挣脱世俗的束缚,以自己特有的狂欢方式对世俗观念进行着挑战,对传统的生活方式进行着颠覆,虽然说这是人性最本真的狂欢,但是在这之中却蕴涵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得已。这些“柏子”们在离去的时候

7、,头顶着大雨,对于自己花光的钱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都不去想,他们只是把曾经用手抚摸那女人的身体当成是以后的所有快乐。这些“柏子”们把自己永远地束缚在自己的梦中,远离尘世的羁绊,挣脱现实的束缚,就像是把自己永远地固封在了一个虚幻的茧里,过着属于自己的狂欢日子,但从中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看到这些“柏子”们的可怜之处,看到这个世界的冷漠,看到他们的灵魂在苦苦挣扎下,最终做出的悲凉选择。作者借助于这种叙事风格,也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下知识分子的脆弱灵魂。当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大潮退去之时,中国的新文化阵营面临着崩解的局面,有的知识分子移居国外,有的开始韬

8、光养晦,有的退隐林泉。沈从文在1928年从北京逃到了上海,但是上海是冒险家和投机者的乐园,不是一个可以放置自己灵魂的净土,最后沈从文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了自己的家乡湘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