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

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

ID:28381266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_第1页
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_第2页
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数的教学衔接徐德甫陈全蓉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校402460学生刚进入初中,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正处于转变之中。小学生的特点是记忆能力强,而理解能力弱,并且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认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对其概念及思维习惯在大脑中根深蒂固。如“0”是最小整数;“1-2(1减2)是错误的,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等对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以及以后学习造成负迁移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在新的课改中,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木文就初一数学中数的教学与小学衔接做一简要分析。一、负数的引入小学

2、阶段所学的数是非有理数(即算术数)。进入初中才遇到负数。教材上是先回顾前两个学段(小学)学过的数,然后通过温度与加工允许误差等小学接触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意义。教学时应结合实际应用问题强调说明负数引出的客观需要。例如:某一天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早上八点钟温度计上显示为10°C,中午12点钟温度计上显示为16°C,下午5点钟温度计上显示为8°C。问上午比下午的温度高多少,学生立刻可以求出结果。那么要问上午比中午的温度高多少,是不是也能列出下面的算术呢,10-16=?学生会立刻说出不够减

3、,10-16还差6,即计算结果比0还少6。实际生活中,温度计液面指在0以上和指在0以下的只使用小学学过的数时,不够方便。那我们使用一种小学没有学过的数,也就是负数,即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再加上一个号,用来表示零下温度,以示区别。二、有理数的构成从小学的“算术数”过渡到初中的有理数是学生在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有理数要注意“+”在奋理数集里标志数的性质,所以奋理数由符号和数字两部分构成。学生对于3-4+5-6,>』惯上看作3减4加5减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负4正5负6之和。对于4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树立。

4、研究实际问题时数“0”表示一个基准,“0”间于正数和负数之间,不能像小学那样。“0”表示的是没有,要强调“大于零的数是整数”,以避免产生带“+”号的是正数,带号的是负数,以致认为“-a”表示负数的负迁移作用。三、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如:阶梯教室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第二排有几个座位?第三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吋,受结果是确定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

5、思考过程受到影响。另外,学生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如:在求两车相遇吋间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80km,—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0km,两列火车同吋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吋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480/(50+70)(算术解法),而初中需要列出50x+70x=48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四、抓住有理数的“运算关”有理数运算的结果是符号与数(这里指绝对值)的统•一,所以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定正负号,第二步计算绝对值,因此在数学中要特别注意各种运算符

6、号法则。奋理数的运算法则与小学的非负奋理数的运算(乘法除外),相比就是相差正负号问题。要把好这-关,第一是直接使用法则做单一运算,第二适当添加数的绝对值,并加入正负数的混合运算,第三是要着眼于加强概念和使用法则的综合性题,着重处理好运算顺序。如:在对-a-b的四种理解中①“负a加负b”;②“负a减正b”;③“零减a再减b”;④“负a减负b”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误的。五、注意前后知识的干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要讲清学习知识的意义,方法与旧知识的不Ml,克服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减法的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而4

7、-5中,5前面的符号是减号,但在学习冇理数的和吋,又要强调4,看成是正4与负5的和,又成了负号,不像小学那样符号始终是减号,如这种前后知识干扰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会产生运算错误。总之,教学吋适当复习小学内容,找出中小学的衔接点进行冇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逐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