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摘要】校企合作作为高等教育人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合作的A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践屮,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企业与学校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又缺乏的扶持、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因此笔者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93—02一、校企合作的含义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
2、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所以我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二、校企合作的内容1.实行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对企业的生产现场和
3、技能岗位进行调研,明确了企业的技术技能要求,为专业设置和专业内容的选择提供实际依据;另一方而,又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制订专业建设方案,研究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提供建议与意见。真正做到实施“订单”培养的模式,企业根裾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d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2.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们认为,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
4、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其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成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并组织学生和高技能受训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操作,增加他们的实际感受,使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
5、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1.合作培训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学校每年有计划的安排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与实习学生、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企业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企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提供实习必需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为实习、教学参观提供方便。[2]2.联合编制培训教材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与企业针对不同的培训形式,根据岗位的技能需要,专门编制适川的教材和讲义。3.合作建立实训室指学校引进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小型企
6、业进驻学校,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后勤服务,双方技术、设备、人员等资源共享;企业向学校相关专业无偿或优患提供部分专业实习设备建立实训室,用于专业实习教学。4.合作培训企业内员工学校为企业服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功能,扩大培训范围,为企业举办的各类非学历短期技能培训,包括公开班、企业内训、为企业定制课程等,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1.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奖教金鼓励和促进教学,扩大企业影响,争取企业在学校设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奖教金。奖学金和奖教金参照学校的同类评选标准进行评定,每学期(年)评定一次,由双方领导到场共同颁发。2.开设专
7、题讲座为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促进我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管理经验、理论水平高的企业优秀人才或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进行专题讲座。三、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双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实现了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组合,学生的课堂知识能在企业“真枪实战”的实屮得到检验和巩固,但由于观念认识、协调机制、政策配套、显效缓慢等方面原因,其推进的速度比较慢,推广的范围比较窄,推开的难度比较大,我认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认识观念上存在误区[3]首先是企业
8、的观念误区。认为校企合作只是对学校和学生有利,对企业本身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他们认为,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