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哺教学相长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

ID:28351623

大小:9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_第1页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_第2页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_第3页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_第4页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反哺教学相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反哺教学相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成为其标志性特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主流,成了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着眼点。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独裁者,而是和学生一样,是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和追求者。因而,应该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实施中,恰当地运用“反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并且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1、教

2、学相长揭示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1)理解教学相长在素质教育观下,教与学构建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的关系。《学记》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即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已知识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教学的困难。知道不足,才能勉励自己不断求得进益;知道困难,才能督促自己认真学习钻研。而教学相长中一个“长”字又解释了教学双方互动交往的方向和积极结果,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对教师和学生各自原有实践的超越,是教育意义之所在。孔子“教学相长”

3、的为师之道,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孔子为师之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能者为师。“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教育思想植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要从权威中走出来;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教师应有“看家本领”,具有“吸引力”;教师应该知错就改、善于自我批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等等。可见教人与自学相互促进。“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教”与“学”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同一过程和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对“教学相长”思想的高度概括。现

4、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的涵义已经更为丰富了,不仅揭示了教师自己的“教”与自己的“学”相互促进,而且指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互为条件,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从教师方面来讲:“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就是学习,教促使学。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教过几年课的老师常会有此体会:开始时认为自己差不多,教课没有问题,但一上课,就感到有些地方讲不清楚,更不能深入浅出地、生动地传授知识,这时

5、才感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远远不够,需要虚心学习,包括从学生身上学习。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的体现。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更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只限于“师云亦云”-..。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学习兴趣越高,眼界越开阔,也就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自反”,求得长进。所以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依据“教学相长”的思想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不只意味着“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

6、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提倡“教学相长”的精神。依据“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反思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师生互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来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恰当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正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要为学生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观点和做法直接影

7、响到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单从教师的职业角色,从教师远远比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更加成熟的思维品质上来说,教师的确比学生更具有话语的优势,但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即师生双方都拥有思考的权利,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以及与他人展开观点争鸣的权利。2、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要求教学相长(1)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创生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它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

8、程的创生和开发。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作为全人格和全心灵的交往者,教师既不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课程知识的对象和手段。这样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体,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