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05244
大小:81.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导语、示范、比较、联想、想象、多媒体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044-0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
2、,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感悟;重视教师生搬教参内容的灌输,而不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理解和体验;重统一的理解而不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阅读。阅读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相同的阅读过程,一致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采用唯一的标准。其教学模式为:“介绍背景一一分段概括段意一一教师分析讲解一一揭示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一练习”,或者“介绍背景一一指名读课文一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一教师总结一一布置作业”。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且会因为教师琐碎的分析,占去学生人量自主阅读的时间
3、,代替了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阅读过程应该是读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先决条件。教师不是控制信息、传递信息的权威者,而应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下面一些方法途径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一、通过导语激发学生阅读思维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
4、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生处”,大大小小提出很多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造成学生体验与理解的浮光掠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一一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淘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的触
5、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如何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我是这样导入的: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笔醉书,《念奴娇牀8226;赤壁怀古》诞生了,震撼千古。在这
6、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屮,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阅读课屮,只耍我们因文而异一一根据课文
7、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一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二、通过示范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和挖掘的示范作用,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揣摩、领会、探宄,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实现语文学习的迁移。在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我先对1〜7段的论证思路作示范性的分析、讲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其论证思路归纳如下:论题:要实行“拿来主义”论证:或实行“闭关主义”,或实行“送去主义
8、”,或听凭“送来”,或主张“拿来主义”。“闭关主义”行不通;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必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主张“拿来主义”。在此基础上,耍求学生模仿我的做法,依葫芦画瓢,分析归纳课文后半部分的论证思路,然后我适当点拨。其思路归纳如下:论题:对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即“占有,挑选”)论证:或采取逃避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