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

ID:28283469

大小:6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_第1页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_第2页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_第3页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一一将幸福教育融入高职学牛.的心理健康教育朱芳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0)【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延续着重“问题取向”轻“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教育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开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幸福教育主要伍括树立正确幸福观念、培养体验幸福能力、塑造追求幸福品质三个方面,力求使学牛.真正领悟牛.命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关键词】幸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取向;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

2、43-021问题取向一一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随着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和教育专家的重视,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且队伍也越来越专业化,许多教师都具备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学生主动来找咨询中心的老师谈话。此时,咨询的老师往往会主观臆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把一个个心理疾病与学生对号入座。访谈的焦点集中在学生“问题”的解决上,重视一些心理治疗技术的运用,试图以专业治疗方法使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由此忽略了一部分同学木来只是找不到谈心的对象来找心理老师诉苦,却让他产生了“老师认为我有心理问题”的印象,以至于木来可以通过咨询消除

3、的心理网惑升级为心理障碍,也使更多对心理咨询报以希望的同学望而却步。甚至有的思政教师把在工作中难以做通思想工作的学牛.也请到心理咨询室来,以为学牛.的思想问题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希望通过心理老师的途径能帮忙解决。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二是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的围绕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的周期性辅导;三是以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然而0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只放在关注和解决学生心理不适方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教育未引起充分重视。2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学

4、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以心育心”的过程,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互相沟通的默契之下,教师才能真正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而以“问题解决”式的心理教育很难形成师生之间在交谈过程中的平等关系,使学生直述胸臆,更别提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助人自助”的实现。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向“人文关怀”的形式转变。“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吋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就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化成天下”就是用文明精神去教化民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

5、丰富拓展。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因此,对学生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创造美好生活相适应的。人文关怀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生活的另一条有利途径。3幸福教育一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3.1为何将幸福教育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幸福教育是从源头上教会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指出:幸福是“始点'是“本原”,正是为了它,所有的人才做其他的事情。事实上,正是对幸福的不懈

6、向往和追求,提供了人们一切行为的终极价值根据,才引导和引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并不断激发主体的热情和创造力。在高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成绩落后使他们分享到的关注和喜爱较少,在内心深处有一定的自卑感。而来自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家长的期望以及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使高职学生承载着比本科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将幸福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幸福和培养他们追求幸福的能力,学生将更透彻地理解人生价值和生命本源,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具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当学生真正领会幸福的真谛,并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吋候,他就会感受到更多生命中的快乐,且明白如何去

7、面对不顺心的事,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自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会较高。3.2如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幸福教育3.2.1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科学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在对幸福的追求和体验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只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幸福,才可能体验到幸福。但幸福观有一定主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且同一个人也可能因时、因地、因事而发生改变。因为人对刺激作出反应之前,要经过一些必不可少的感知、评价和判断。接受同样的刺激,对于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一个人,是否产生幸福感,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幸福感,要经过内在认知结构的解释和建构,具有主体自身的特点。亚里士多德说:当其病吋以健

8、康为幸福,当其穷闲吋,以财富为幸福,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