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ID:13592953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_第1页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_第2页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_第3页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_第4页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高校各类恶性、不良事件的频繁发生,学术界对于高校人文关怀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何科学认识高校的人文关怀价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其实现的有效途径,为本文研究主要目的。本文以人文关怀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首先,对高校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内容进行界定;其次,针对高校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总结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人文关怀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2、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240-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研究人文关怀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最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在古代中国特指礼乐教化,《易?责》中记载:“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人文关怀是对人

3、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的关注、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以及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其实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自由的精神,其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主体发展性素质教育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它强调的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让大学生自由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它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生存

4、状态及其命运、幸福;它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状况与不足,是有针对性地改善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的关键所在。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更加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基本上能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廉洁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问题研究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忽略大学生个体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7、治教育,就要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大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进行分析,区分哪些是合理的需要、不合理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可以满足的需要、无法满足的需要等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多层次的需要,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体现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崇高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较多的教师仅仅关注科研和教学,而没有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只设立了以“学生管理守则”为基础的学生管理程序,试图把大学生的“评先进”、“奖学金”、“处分制度”等各方面考核都量化。这种量化难免忽

8、视大学生的理念、认同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也没有考虑学生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性品格不同、爱好和特长不同以及发展潜力的不同。高校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求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