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61438
大小:59.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高中教学以及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认识杨秋畅湖北省襄阳一中【摘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理念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着重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及“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体现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等问题。【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参与性研究性探究性【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117-0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让学
2、生进入到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更高层面上去,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摸索到学习的技巧,形成一套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养成一种渴求知识的良好习惯,变成一个个知识和技能、智商和情商、道德和伦理都极其高尚的人。作为一名奋斗在讲台上的化学教师,对此应怎样做呢?木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在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认知目标的达成。办公室里,老师辛辛苦苦地备课改作业;讲台上,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课桌旁,有志于学的学生忙忙碌碌地做笔记,对于
3、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总是强调了又强调,不留一点儿时间让学牛去思考;学生也只能对那些知识点逐一加以对照,皱眉苦苦思考,机械进行记忆,缺乏参与性,更没研究性,何谈探究性呢?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只能收效甚微,将来则更是一群零乱的“知识堆”。一经时间的“风化”,哪还有什么创见性的人才为社会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呢?那种传统教法,连孔子所倡导的“不愤不启,不样不发”的启发式都没达到,乂怎能引起学牛的发散性思维呢?因此,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要确立学牛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教学中学
4、生的他主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极其正确的。更何况我们的“文字圣人”仓颉在造“教学”二字时,早就蕴含性地告诉了我们,“教”者,乃则左“孝”右“反文”也,“反文”也者,乃是“手里拿着教棍儿”也。意即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敦促和引导学生,去尽孝心,去认真思考,去努力学习,搞好德智体等方面的事情;而“学”字,上边一个“觉”字省略了“见”字,下面则是“学子”的“子”字,意思也就是要让学生觉悟!不让学生参与,不让学生研究,不让学生探究,他们怎么会觉悟呢?作为教师,其天职不
5、就是要想千方设百计地去让学生觉悟吗?学生觉悟,是每位教师的最终目的!所以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人认为既然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若教师进行过多的干预,就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反而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束缚。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发展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而让学生信马由缰,那怎么能行呢?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又
6、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确立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取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谈起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学生的学习规范化、系统化。具体来说,教师既要为学生准备学案,包括学习目的、预习提纲、随堂练习;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还要确定学习方向,选择丰富的辅助教具,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既要根据社会和国家的意志,向学生提岀要求,对其进行督促和管理,又要促使其符
7、合社会要求、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不相矛盾,反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改革教学方式,注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辩证关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而《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了“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
8、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吋,总是脱离了他们的直接经验;接受书本知识时,又无法把概念原理建立在他们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因而,即便他们已经掌握了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而害中之害则更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则更具有情境性、问题性、参与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又凸显了自主性、主动性、实践性、思考性、个性化结果等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探究性学习”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