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45466
大小:14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8
《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现当代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马超所在院校:天水师范学院推荐部门:天水师范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〇一〇年一月-..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
2、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学校近些年来重点建设的专业,专业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该专业有着悠久、良好的教学科研传统,半个世纪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能手和科研人才,也成为了学校发展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始于1959年。1959年天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以来,中文科就开设了现代文学专业课程。1982年以前,我校中文系现代文学课由刘秉臣、陈冠英两人担任,当代文学由王亦农担任。1982年,马超由西北师大毕业来校以后
3、,接替王亦农担负起当代文学课的教学工作。90年代中期,刘秉臣、陈冠英两同志退休、调离后,马超担任了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当代文学则主要由丁念保讲授。90年代末期,是专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李志孝、薛世昌、陶维国三同志调入我系担任两课教学,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初见规模,也成为中文系教学力量最强,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团队之一。2004—2005年,现当代文学教学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壮大。短短两年时间,郭文元、张学敏、张继红、王贵禄四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来校,充实进了教学队伍,也使得专业
4、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们已建立起了一支阵容整齐、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学历和职称层次高、年龄布局合理的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团队由马超、李志孝、丁念保、郭文元、王贵禄、薛世昌、陶维国、张学敏、张继红等8人组成。计有教授2人,占22%,副教授3人,占32%,讲师4人,占44%;其中在读博士2人,占22%,硕士5人,占55%。平均年龄41岁。团队带头人马超教授,是省内有相当影响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和甘肃省高校“教书育人”奖,其在现当代女作家和现代小说方面的研究,向受学界关注
5、和好评。近些年来,团队科研-..成绩骄人。2003年以来,出版了李志孝《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研究》,薛世昌《文学创作论》、《论文学语言的来历及其使命》、《现代诗歌创作论》,郭文元《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王贵禄《电影艺术概论》等6部学术专著,其中薛世昌《现代诗歌创作论》还荣获了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奖。2006年以来,团队成员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小说研究》、《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兰州大学学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10篇。专业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科研带动教学、以课程建设促动专业发展
6、的办法。要求和组织教师进行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的学术研究,具体说来,即对现当代文学各体裁的作品,分别由专人进行集中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系列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马超教授的“中国现代女作家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李志孝教授的“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中国现代批评家研究”,丁念保副教授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薛世昌副教授、张继红讲师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陶维国讲师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等。目前,该专业教学团队已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现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一门(中国当代
7、文学),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2000年以来,团队成员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长期的建设中,该团队形成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有强大的凝聚力。老中青教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本、硕、博教学体系完备、衔接互动,良性循环,教学研究和实践一直成效显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未来几年时间内,争取再建设一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贡献出真正能在国内产生相当影响的科研成果。-..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名马超出生年月1960年3月参加工作时间1982政治面貌党员民族汉性
8、别男最终学历(学位)硕士授予单位华东师大授予时间1998、1高校教龄28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文史学院院长联系地址、邮编天水师院文史学院741001办公电话8368439移动电话13919638899电子邮件地址tssymachao@163.com获奖情况(校级以上)1991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教师三等奖;1999年获第六届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001年获甘肃省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