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

ID:28229723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_第1页
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_第2页
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惯性概念教学的探讨孔波宁波市江北中学315020摘要认识惯性,应该跟力改变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惯性是物体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属性。没有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力的作用,外力和惯性两个因素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状况。关键词惯性力保持改变延续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做惯性?物体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属性叫做惯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理解惯性,弄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惯性的关系却不那么容易。记得自己在初中学习惯性概念时,老师是这样解释惯性的:举例说汽车在车站起动时,发动机产生牵引力。因为汽车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汽

2、车不能马上就快起来;汽车快到车站时,发动机关闭,没有牵引力,因为汽车有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它仍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速度逐渐变慢直到停止。老师的解释使我这样理解惯性:惯性使物体的运动要延续一段时间。认识惯性应该跟力的作用联系起来。力改变物理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但是缺乏物理知识的学生多半认为物体受力就运动,没有受力就静止。加上对惯性概念的模糊认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静止在车站的汽车,发动机起动产生牵引力,汽车就运动。牵引力越大,运动越快。要是汽车没有惯性,它将立即停止运动。汽车的惯性使它延迟运动。快行驶到车站的汽车,只要关闭发动

3、机,没有牵引力它要停止运动,要是汽车没有惯性,就会立即停住。惯性使汽车的运动延迟一段时间。正确理解惯性应跟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没有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学生对于没有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能够接受,对于运动的物体,没有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感到奇怪,总认为没奋力物体最终要停止运动。惯性则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延续一段时间而己。可以这样说:没奋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一段时间后最终停住,还是永远运动下去,是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正确理

4、解的分水岭。研宄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和力是两个决定的因素。物体的惯性是内因,它将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不使物体的运动延续一段时间。外力作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外力是外因。外力越大物体运动改变越快。外因和内因共冋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程度。运动状态延续吋间的长短取决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的程度。全面理解惯性和力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的程度,才能真正理解惯性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否则即使将牛顿第一定律背得滚瓜烂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仍然是一知半解。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能否正确地解释,体现了对

5、惯性和力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程度是否真正确掌握。例如人在跑步前进时,被脚下的石块绊了一下容易跌倒,这是什么原因?很多学生会回答说是惯性的原因。我在学生这样冋答后再问学生,坐着的人冇没冇惯性?站着的人冇没冇惯性?他们会不会跌倒?这样学生会对前面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人在跑步前进吋,人处在运动状态,惯性使人继续前进。但脚前的石头挡住了人脚,即有外力作用人脚,使人脚的运动改变,脚在短吋间内停住,而脚以上身体部分继续向前运动使人发生转动而跌倒。说到底这仍是惯性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冋答惯性原因问题只答对一半会造成片面地看待问题。利用和

6、防止惯性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手枪发射子弹是利用惯性;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中的人要系好安全带,以防汽车紧急刹车吋因惯性受到伤害。但奋些问题不能笼统地用增大惯性或减小惯性来解释。例如骑自行车过桥,上桥前应用力蹬几下,有人认为是增大惯性冲过桥去。这样说法不科学,仍未正确理解惯性。因为人在骑自行车过桥过程中,惯性保持不变。上桥前用力蹬几下是人做功,增加了人与车的动能。上桥过程中随着人车高度的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要从功能角度来解释。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不能说增人惯性或减小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没奋特殊情况是不

7、会增加或减小的。初中的物理(或科学)教材没冇提到描述物体惯性人小的物理量是质量,这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只能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在初中不宜提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个别老师为深化教学内容,,提出了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我们认为还是不讲为好,因为不好处理两个质量定义的问题。另外质量不是唯一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在物体做平动运动吋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但在物体做转动运动吋转动惯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讲惯性定量表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惯性,理解力产生的效果,理解牛顿第一

8、定律更有好处。参考文献【1】中学物理教师手册编写组.《中学物理教师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