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

ID:28227719

大小:5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_第1页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_第2页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_第3页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_第4页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AHP法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研究摘要: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业发展对一个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种业市场需求巨大,但育种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明显落后,导致我国种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商业化育种模式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分析,并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对育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科企战略联盟为最优商业化育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联盟各方的责任与利益分配、育种经费投入机制、各环节分工与配合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科企战略商业化育种模式。关键词:商业化育种;种子企业;组织模式;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

2、F3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03-0112-08引言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所在。截止2015年底,我国的种子市场总规模己经突破1100亿元[1],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良种的培育和推广相对落后,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仅为43%,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在60%以上。我国良种繁育还停留在传统杂交选优阶段,种子企业总体上呈现出“多、小、散、舌L”的发展格局,且多数企业尚不具备独立研发实力,也很难独自承担研发费用和失败风险[23]。而以孟山都、先锋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在育

3、种技术上采取持续的、高强度的投入与研发,借助现代生物、分子育种技术进行育种,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己垄断了全球60%以上的种子市场[45]。为了保障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增强种业核心竞争力,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出台《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种子企业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为提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探索科研院校

4、与种子企业的高效商业化模式[68]。一、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商业化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育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育种的研究经费基本由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因缺乏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导致育种者积极性不高,育种的成果并不多,育种效率也相对较低,难以实现育种商业化[910]。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鼓励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进行合作,出现了传统的种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由于科研院所占有大量研究经费和种质资源,因此,在传统合作模式中占主导地位[11]。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种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三分命方面的问题:

5、资金投入由各科研院所承担,并未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育种,而更多的是为了学术成果而进行研宄,导致研宄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由于各科研院校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导致各单位在育种计划制定、育种资源分派等方面交流很少、甚至有些单位之间几乎不进行交流,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12];在种业产学研合作时,由于大多数高校或科研机构未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育种研究,许多种企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育种不切实际,不能给种业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不愿过多投入和配合,最终造成科研院校与种子企业的脱节,使得种业发展缓慢而且不平衡。随着种业市场化的加快,传统育种模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很多企

6、业开始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与研究机构分工协作,持续高强度投入进行研发的商业化育种模式[13]。但是,在实践运作上往往由于对商业化育种模式认识不足,成功案例并不多。而随着国外跨国公司的进入,学术界也逐渐认识到商业化育种模式的重要性,很多学者开始研宄这方面问题。目前对于商业化育种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周华强为代表,认为商业化育种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全产业链育种新机制,涉及政府、种子企业和科技人员三方面。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品种审定、市场监管等环节;种子企业负责品种选育、种子繁育、新品种栽培技术、品种推广与技术服务等环节;科技人员负责种质资源集存与评价、育种技术创新

7、等环节,厘清政府与市场、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关系,实现育种人才、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由种子企业、政府以及科研人员分工明确的新育种机制[1415J。另一类以佟屏亚为代表,认为商业化育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企业以最快速度感知农业生产与客户需求,通过需求反馈制定育种目标。在精细设计的育种方案指导下,严格按标准与流程进行选育,满足市场需求,构建商业育种体系,开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这种观点的核心是认为企业是研发创新的主体,商业化育种模式或体系应由企业主导[1618]。目前,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种业商业化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