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7381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教育与人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教育与人性的思考邹贵荣(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中学,四川凉山615141)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摘要: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从古至今教育对华夏民族的崛起腾飞产生着较大的影响,然而经过千年的教化驯牧,平夏的知识层充满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华夏下层布满了柔弱可欺的良民,羊性几乎成了华夏的国民性,这条路走的太极端了,后来敦厚的羊群一旦遇上了凶悍的“草原狼”,其结果,二十四史早己记录得血流成河,教育对人性的影响却是如此之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该是人性的复兴,是教育的复兴。关键词:教育;羊性;人性;家畜
2、性现在人们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努力奋斗,也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教育形式,而教育思想也各遵循各的原则和理念。中平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复兴到汉唐时代的华夏文明,而那时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在文化上也是高峰林立,群星灿烂。为什么那段时期的华夏民族就那么厉害?具有气吞山河的阳刚雄健进取的民族性格?因为那时期华夏民族的血管里:“狼血”成分较浓,“羊血”倒不太多,人类脱胎与野兽,远古时期人类狼性兽性极强,是人类在几十万年残酷竞争中赖以生存下来的基木条件,没有这种凶猛的性格人类早就被凶残的自然环境淘汰了。但狼性兽性对人类文
3、明的破坏性较大,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群像狼群一样,那么人类就会在相互厮杀中同归于尽,甚至彻底毁灭,而人类的文明就在不断的驾驭人类自身的兽性和狼性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是古今中外的圣贤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所思考的根木问题之一,但是如果完全或大部分消灭了人性中的兽性和狼性,甚至用温和的羊性和家畜性来代替它,那么,人类也就又会失去生存的基木条件,被残酷的竞争所淘汰,人类文明也无从说起。在人性的转变中教育是引起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之一。比较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不难发现中岡的教育家与丙方教育家的差别:《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荀
4、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这里的教是教育的略称,.其意指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使人作善。在西方,教育源自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为“引出”,指教育是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而“Education”也是由拉丁语而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教育旨在于培养人的善性,是以人的个性化为目的,以服务统治阶级为宗旨,因为奋野性和锝性的人被统治阶级视为大敌。这
5、方面也反映了古代先圣的朴素愿望,力图实现克己复礼、天下为公的大统思想,认为只要铲除人性中的兽性就能逐步实现这一理想。因此评价人就以:“其为人,温柔敦厚”为标准,“孔融让梨”为千古佳话,0的就在于教人与人为善。而西方的教育思想在于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使人的性格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历代教育则在教师打打骂骂中把“传道授业”变成了驾驭课堂的表演,不容许提出异议,更不能挑战古训权威。难怪古老的华夏民族一旦遇上凶悍的西方“文明狼”就被打得一塌糊涂,最终落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深刻反思下教育工作的角色也该有所转变
6、了,否则中国仍然培养的是顺民,培养的是“温柔敦厚”的“羊”。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样,“家畜性”只对牧人有好处,对于人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就是学校。相关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几千年就可见一斑,自汉唐以后就逐渐采用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本身是一种进步,但在明清两朝八股之风盛行,这具冇指挥棒作用的选拔制度依然统治着教育方针与基本内容。这样做无疑能更好的禁锢人的思想,把广大受教育者培养成了逆来顺受的“羊”,也正因为如此几千年下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的“羊血”的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受人统治的对象,只冇在接受这些文化
7、侵蚀越少的地区和民族才得以幸免。若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现代的教育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奋较好探索和改观,否则贻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仍有可能对今后中华民族的人性产生较人的影响。总之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人性的的影响更是如此,我们在教育上更应该慎重,不要走极端。把人完全培养成为“禽兽”不明智,把人培养成即听话又“温柔敦厚”的“家禽”也未必是件好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下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可能变成现实,也才会长久的保持下去。参考文献[1】宋剑,扈中平.教育与人性:教育
8、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7):8-10.[2】宋璐狼论当今中国教育与人性发展中的问题和原因[」].人众文艺(理论),2009,(21):191.[3】沈贵鹏.心理教育与人性张扬[」].中国德育,2006,(03):24-26.[4】赵世鸿.论人性与道德教育的人性化[」].思想教育研究,200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