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5616
大小:68.3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探讨【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践行,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种对话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政治课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政治课堂不应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
2、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中学政治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应变能力差,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与耐心,甚至还有“高分低能”的现状存在等等问题。这些是许多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探讨的。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那么作为政治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解决初中政治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呢?通过教育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一线的
3、政治教师,无论政治课改革,还是从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而言,都离不开较高的素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原则,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答社会的热点问题,一直是中考政治的命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基本的理论,不能停留在表层的理解,而要吃透其精髓,深刻领会其内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对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熟练地
4、掌握,我在教学中对此感悟较深。而且,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学生自然产生的敬佩、亲切、依赖感,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入持久的影响。因此,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通晓各个门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甘为人梯,为人师表,把敬业、勤业、精业、乐业作为终生的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对教育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网络技术有
5、一定的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迗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
6、造思维。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迗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
7、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三、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在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在传授具体知识的同时,更为注重认知结构的优化,基本观点的树立,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一方面要做到教学活动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的。例如,在“信用卡”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
8、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经历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发表见解,展现自我,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新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