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17116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初中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的培养O黄万光(绵阳市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梓潼622150)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者都十分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牛.在反复练习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自觉化学习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等,这些都有助于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有效预习,发现问题。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教材的过程。但是由于缺少指导和预习
2、的目标,导致预习效果很差,有些学生不知所云,囫囵吞枣。所以教师要针对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预习要求。如:问题预习法(解决哪些问题),目标预习法(达到怎样的要求),层次预习法(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不同要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步骤:首先通过阅读教材,把握教材大意;其次,联系新旧知识,初步整理教材知识脉络;第三,找出重点和难点,并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以备作课堂之用;第四,尝试做课后的习题。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如教学八年级数学《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可
3、出示阅读题:①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六要素;②用折纸的方法,找到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③尝试做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使学生对于基木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二、认真听讲,解决问题。听课和记笔记。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措施,迠时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把他们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在一定吋间里把注意力集中在0标上,逐步形成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师生真诚的情感互动,唤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至U,养成手脑并用的好>J
4、惯。初中数学内容多,课堂密度大,教学节奏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记笔记的惯。如对重点、难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详细记录。对于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也要作好笔记,以便课后有0的地解决。观察和思考。观察力是一种有0的、冇步骤的知觉能力。数学作为具冇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科学,它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观察。如对多项式和单项式,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等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代数式(或方程)的特点,要找到相同点和不同,联系和区别,乃至形式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如统计、数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教学中,都要善于观察
5、,认真思考,准确归纳,科学总结并学会运用。质疑和讨论。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设置不冋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如在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时,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用一段长为31.4厘米的细绳,围成的下列图形中:任意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画图测量,有的分割比较,有的代入数据计算,还有的采用几何方法证明……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学生在学中质疑问难、主动探索,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热情。独立作业。课堂练或课后作业的B的一是为
6、了巩固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二是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只冇通过适度的训练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快速解答,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能力。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练4,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作业,在作业中逐渐养成规范书写和检査的习惯。针对容易出现的错误,做到及时补充,及时纠正。三、及吋复习,总结问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如果在学习之后一两周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几乎己经忘光,就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及时复习才能有效、系统的学习数学,从而达到融会
7、贯通的0的。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以下三步:首先,学会分类,使知识条理化。分类思想在不同学科中都有广泛的体现,在初中数学中如函数、数列、统计、三角形、圆等,分类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有助于记忆。其次,学会比较,使知识系统化,通过比较数学概念、公式、图形、图像,认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和联系,内涵与外延,从而实现数学课本由“厚”到“薄”的转化。最后,学会运用,使知识实用化,把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冋到的它们的应用位置上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