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ID:28193609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与反思沁阳四中赵红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2、”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二、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

3、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三、学情分析:长期以来,困扰历史学科发展的有两大因素:客观方面,历史课大多安排在中午第四节或下午,学生普遍缺乏精力、昏昏欲睡;主观方面,人们心中普遍认为历史课不重要,是纯粹背诵的学科。因此,提高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是重中之重!四、教学工具: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

4、课堂构思:力求让学生当堂掌握,当堂理解。学与思结合,学与练结合,培养兴趣与训练能力结合!七、课时设置: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的故事导入。(附故事: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

5、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片一)(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三)、唐朝的建立(略讲)1、出示问题:①、隋朝是怎样灭

6、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师述:618年,李渊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最大,但是由于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太子李建成继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继承权。不久,李世民登基,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四)、“贞观之治”(重点)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年号贞观,627-649年在位,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之鉴,励

7、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明君。)2、出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然后联系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3、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阅读情况并进行指导。教师鼓励推举每组的发言人发言,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出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初,太宗

8、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不夺农时”学生思考这些话的含义。(答案: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王朝更替中的决定力量)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目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教师讲述8页关于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学生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