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

ID:28192785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说“木叶”》导学案教师版饶纯刚【学习目标】1、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2、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3、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导语设计: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地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浅唱低吟…… 爱诗,其实,是在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生活。【预习导学】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未读

2、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1、词语认读袅袅(niǎo)照浦(pǔ)褒(bāo)灼灼(zhuó)亭皋(gāo)寒砧(zhēn)涔(cén)阳万应锭(dìng)言筌(quán)窸窣(xīsū)迢(tiáo)远2、词语理解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3、作家作品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福州,现代诗人、著名国学大师。林庚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193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3、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4、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如“香草、美人”(屈原);“沙鸥、孤舟”(杜甫)。探究案一、整体感知。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

4、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二、研习文本。 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明确:“木叶”就是树叶。2、二者在概念上一致,却又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请找出文中1-3段诗句,所找这些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生机盎然,感情饱满。②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5、辽阳。 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印象: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3、“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在形象上有哪两个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

6、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4、文中最后一段说“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相差千里,那么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韵形象、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繁茂的枝叶树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艺术特征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木可能黄色、干燥而不湿润树:丰富、饱满意韵形象木:空阔、疏朗树:

7、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适用场合木:秋风叶落,爽朗晴空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阐释诗歌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这一特点的呢?  明确:不是,本文以小见大,真正目的是为了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富于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6、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