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

ID:28184655

大小:11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案例与反思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泸州市蓝田中学王高云设计环节设计内容设计意图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问题导学3分钟师:1.对应角_______,对应边——————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生:师:2.相似三角形的———————,各对应边——————。生:师:3.如何识别两三角形是否相似?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生:语言叙述:。生:符号语言: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作

2、好知识铺垫问题探究5分钟师:有没有其他简单的办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师:生:通过计算△A1B1C1和△A2B2C2它们对应边的比值相等。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对应角也相等。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师: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值相等,你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师:已知:如图△ABC和△A`B`C`中A`B`:AB=A`C`:AC=B`C`:BC.求证:△A`B`C`∽△ABC通过网格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比值相等,学生实际操作获得知识体验,这样条件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探究10分钟师: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

3、线)上截取AD=A`B`,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生:师:结论: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记SSS)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问题检测:10分钟师:例1:在△ABC和△A′B′C′中,已知:试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6cm,BC=8cm,AC=10cm,A′B′=18cm,B′C′=24cm,A′C′=30cm.(2)AB=12cm,BC=15cm,AC=24cm,A’B’=16cm,B’C’=20cm,A’C’=30cm生:师:例2:如图:已知试说明∠B

4、AD=∠CAE.生:运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通过练习进行运用,并加以巩固,还需注意书写格式问题梳理2分钟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生:方法1:预备定理方法2:SSS知识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当堂检测5分钟生:1、在△ABC和△A′B′C′中,已知:试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2cm,BC=3.5cm,AC=5cm,A′B′=4cm,B′C′=7cm,A′C′=10cm.(2)AB=4cm,BC=6cm,AC=8cm,A’B’=12cm,B’C’=18cm,A’C’=21cm生:2、如图,△ABC中,点D

5、、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求证:△ABC∽△DEF.检验学生本堂课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问题拓展5分钟师:要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怎样选料可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问题有其他答案吗?生: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进行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我校的数学学科正在实施“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学习目标→问题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检测(当堂检测)→问题梳理→问题拓展等主要这六个教学环节。当然,这六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新课时候适用,习题课、复习课不是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

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这节课,按照上述环节教学,较好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学生在问题探究△A1B1C1和△A2B2C2三条对应边比值和用量角器量△A1B1C1和△A2B2C2角度的时候,学生的基础较差,计算边长和量角度都耽误较多的时间,还有学生在证明△A`B`C`∽△ABC,已经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只需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能通过代换证明△A`B`C`∽△ABC,学生不能够理解作辅助线后的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为什么相等,用比列来得出线段相等,部分学生就是不能理解,导致最后的问题拓展环节不能完成

7、。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我认为课堂教学落在了实处,没有花架子,课堂不是很热闹,学生“个个有事做,人人有事干”,较好的体现了现在数学提出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