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

ID:28178092

大小:82.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_第1页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_第2页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_第3页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_第4页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修复教育舆情的“破[摘要]今年以?恚?重大教育舆情事件多发,频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事件不断突破社会底线,冲击受众视野,干扰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本文以“大学生电信诈骗”“校园贷”和“校园欺凌”三起事件为例,探宄“破窗效应”下的重大教育舆情演化规律和相关影响,为教育体系整体形象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关键词]教育舆情破窗效应演化修复一、教育舆情的“窗”是如何破的?1.源头:小隐患被忽视。舆情产生并非“无中生有”,小隐患的长期忽视与积累是根本原因。三起舆情的类似事件都见于往常生活屮,或零星报道缺乏关注,或引

2、而不发长期潜伏,或司空见惯少人重视,但无一例外都隐藏着巨大的破坏性,具备酿成大舆情事件的因素,对正常秩序和基本道德底线等形成冲击。以“大学生电信诈骗”为例,“徐玉玉事件”被报道之前,类似的事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因个案影响力小,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舆论关注度并不高,几乎除了当事人外,其他人都采取了消极态度,乃至一直持续积累,直至案发。2.酝酿:极端个案捅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极端个案虽然不具备普遍性,但却是“破窗”的“首恶”,舆论关注点往往因此被唤醒。大学生“电信诈骗”主要因“徐玉玉死亡”被重点关注;“

3、校园贷”主要因“河南大学生还不起贷跳楼自杀”进入公众视野,至央视调查校园贷乱象再起波澜;“校园欺凌”则因西安、江苏等地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被总理批示,成为舆论焦点。从网上搜索指数来看,很多时候,极端个案的终结其实并不是整个事件的终点,而是后续同类舆情事件爆棚的开端,但很容易被当作偶发舆情受忽视,以致放松警惕、忽略管理,导致“破窗”形成并持续恶化。1.发酵:各类信息蜂拥。同级信息的量变和覆盖诎的提高,是三起舆情事件发酵期的典型特征。2016年8月21日,徐玉玉因诈骗电话被骗走学费不幸离世,当日搜索指数677点

4、,8月26H达到峰值9788点,6天时间信息量持续增长了10倍有余,并覆盖了包括西藏、青海等全国所有地区,“破窗”基本形成。相比“徐玉玉事件”短期集巾爆发,其他两起发酵时间相对较长,但信息量和覆盖面并不小。“校园贷”从年初3月开始发酵,彼时搜索指数220点,整个3月新闻报道1206篇;10月31日达到小高潮,搜索指数1871点,整个10月新闻报道8377篇;期间,搜索指数一直保持在434点左右,延续至后期爆棚期。2.爆棚:全网情绪点爆。量变到质变的后果,直接导致信息爆棚,“破窗”完全形成,网民评论量和参与度达

5、到最高峰值,各种观点和评价形成交锋,原先相对稳定的舆论秩序被打破。8月26H“徐玉玉事件”爆棚期,前后3天时间,微博评论达44363条,舆论向事件产生原因、社会危害、相关部门举措等多方面发散,不仅限于事件木身;12月13日“校园欺凌”爆棚期,前后3天时间,微博评论达22587条,网民从发泄情绪到理性发声,局面相对有序。对比三者走势图可以推测,“校园欺凌”后期可能还会出现更高波峰。因此,除“校园欺凌”外,其他两个事件“破窗”己经“破”得很彻底了。1.深入:波及周边领域。教育舆情具有天然关注度,容易吸引各方眼球,

6、也容易向其他领域蔓延。“徐玉玉事件”发生后,网民对信息安全监管、社会信任危机等进行了更深的讨论;“校园贷”报道后,网民对银行监管、P2P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欺凌”曝光后,网民对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制定等进行了反思。这样的发散思维方式属于网民思考的惯性,本身并不可怕,但被网络放大后或多或少会牵连无辜,对于相关颂域的福祸则更难测。这是“破窗效应”的后遗症,己经成为主要的次生舆情,尤其需加强防范。二、教育舆情的“窗”破成了什么样子1.极端案例越演越烈。每一起教育舆情“破窗效应”的形成,都伴随着极端案

7、例的不断上演、网民胃门的不断刁钻,如此反复的结果,就是极端案例越演越烈,M民的底线阈值被步步拉低。“校园贷”因单个大学生无力偿还跳楼身亡曝光,尚属个案;但后续横向、纵向分别衍生出“‘校园贷’产业链”“集体‘校园贷’”和“跳楼留遗书”“女大学生裸贷”等,一次比一次吸引眼球,越来越让人触目惊心,完全突破了正常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标准。这种媒体迎合受众、受众反馈舆论、舆论作用媒体的结果,打破了现有舆论场稳定局面,不利于整个生态发展1.底线频频被突破。有需求就有市场,低俗化内容自然诞生了。在不加限制和惩处的情况下,网民需

8、求和市场迎合只会越来越低俗,底线突破更成为司空见惯。“校园欺凌”从“扇耳光”到“踢下体”再到“扒衣服拍裸照”,乃至出现未成年人不雅视频,底线频频失守让受众心理承受不断增强,毫无止境可言;而“校园贷”的演化,最近居然出现了10G女大学生的裸照和视频,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三观”尽毁。这种网络低俗化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对身处其中、处于青春期和成熟期的广大青少年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