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2103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安徽涉林碑刻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涉林碑刻的探讨古代称镌刻铭文的竖石为碑,它上有碑额,下有跌座,是一种小型的单体建筑。秦始皇巡行全国,刻石纪功,“颂秦德”,大开树碑之风。后汉以来,更是“碑碣云起”。唐宋以后,碑刻颂辞、纪事已经深入人心。明清时期民间碑刻日益增多,碑刻中的文字资料内容丰富,多被世人重视,碑刻现己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安徽是中国南方重要林区之一,自古就有植树护林的传统。近十几年来,随着编纂地方林业志书,本省也发现了数十通涉林碑刻,成为研究安徽地方林业史的珍贵史料。本文根据作者十几年来调查收集到本省的涉林碑
2、刻资料和结合卞利、陈琪对古徽州地区的五县的护林碑刻调查资料(1)(2)进行探讨,敬请批评指正。一、安徽林业碑刻的分布与分类根据作者的收集和掌握,安徽涉林碑刻目前有47通。其时间分布是:宋代2通,明代6通,清代38通,民国1通。其地域分布是:淮北1通,阜阳1通,滁州3通,安庆5通,六安1通,巢湖1通,宣城3通,黄山32通。安微的涉林碑刻从内容方面大体上可分为植树碑刻、护林碑刻、园林碑刻、树木景观、防止水土流失等五种形式。从立碑者的身份看可分为官立碑刻、民立碑刻和官民混合立及僧立四种形式。二、安徽涉
3、林碑刻的主要内容分析碑刻反映了一定地区人们的意愿,是对官史正史的补充,更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更能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价值和作用。安徽现存的涉林碑刻主要具有以下的内容。1、反映了林木植被的分布变化状况碑刻是对所在地的真实纪事,林业碑刻的内容必然会涉及到其所在区域森林植被的分布变化状况。滁州山欧阳修《醉翁亭记》碑刻对北宋时山周围地区的森林植被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王郎琊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4、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描述,反映了王郎琊山是一个森林植被茂密的风景优美之地。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名岳飞于绍兴元年率军从江阴出发,去江西波阳讨伐李成,途经祁门,夜憩东松庵,留有题《东松庵题壁记》碑,碑文中称其周围林木景观是“三山环耸,势凌碧落,万木森郁,密掩烟甍,胜景潇洒,实为可爱”。明万历年《王郎琊山植木记》则描述了明万历年间王郎琊山的森林植被状况,其曰“吾滁山水名天下,而王郎琊为最,其间群峰起伏,涧壑盘旋,不知其凡几矣。若夫有色交翠,有影交辉,或清?送凉,或浓荫生寂,则皆
5、乔木佳株,森秀中外也。不尔则孤高光洁,其不以濯濯弃王郎琊者几希。”说明明代王郎琊山仍是一林茂景优的风景胜地。徽州祁门县大坦乡大洪岭关帝庙所立的清乾隆四十三年《大洪岭碑记》描述了关帝庙址周围的林木植被状况,有“居宅之东偏,环柏水以为带,面月山以作屏,遥接竹林,苍翠欲滴,近邻桥阁,三舞若飞”的记载,表明该地是一个竹树茂密、山清水秀的地方。徽州祁门县善和乡六都程氏宗族所立的《驱除棚害记》对该地森林植被破环前后的变化有“吾村祖遗山业最广,上自漳岭,下至韩村,当年竹木之供,山林之利,至大也。山川之胜,形势
6、之隆,至美也。......突遭乾隆三十年棚匪入境,......横览四山,芦茅丛杂,几至樵牧无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作俑也”的记述,说明在破坏前是一个森林茂密,竹树众多、山川秀美之地,破坏后则是“芦茅丛杂”、樵牧无场”之地。2、倡导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从碑刻内容可以看出,古代官府和百姓对植树造林都非常重视。明嘉靖祁门县桂天祥保护山林的告示碑刻中称:本县山多田少,民间日用咸赖山木”,认识到森林树木对民间日用的重要性,因而倡导:“职故此山,本县勤加督率,荒山僻谷尽令栽养木苗,复加禁止。”说明知县督率倡导
7、并带领祁门县民众植树造林,明万历《王郎琊山植木记》则充分地述说了山林树木美化坏境、增色山川的功用。曰:“天地间山水一而己,然有幸不幸焉,人为之也。其在中州大邦者,高人逸客相与口口口木,培护爱养,遂致桃李成溪,松柏凌汉,足以北山河之奇观。而文家墨士,因以轮蹄络口口睹其胜而显其美,固幸甚矣乎!其有远于荒瞰僻嵩者,登临罕及,种植弗加间,虽目有口息亦不过为樵夫牧竖之所践口,而人卒以濯濯为山病焉,其不幸亦甚矣乎!......余自解组归田,寻盟山水近,独喜王郎琊松植之盛,一望如云,而峰壑因以增美,至于种植所
8、自,竟不其为谁何已?昨郡中待价庠元景欧秦友过余,而言:里有刘君大德,万君钧者,素以善行著闻,曾于万历乙亥共植松千株王郎琊之山,今皆挺然成茂林矣,人之欣羡而归功者,翕焉。”此碑刻是对当时乡人刘大德、万钧植松的褒扬。时万历十三年太仆卿萧崇业《游醉翁亭记》碑刻记述了了北宋文人欧阳修在山植梅之况,碑曰:“楼西有碑亭,匾醉翁手植四字,亭前老梅搓牙雍肿,一支中枵而未垂,偃卧沿下,如飞龙饮河之状。第结实累累,生意犹存则反映了宋代植梅爱梅之风习。清乾隆翰林院学士朱筠撰《丰山梅豪亭记并铭》碑,碑文中记述宋代著名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