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

ID:28156785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_第1页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_第2页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_第3页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_第4页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比》的问题研讨开福区四方坪小学张利双小学数学教学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家都在积极思考着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对小学数学老师还提出了知识方面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质量,不断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我校在2006年10月安排了北师大版第11册《生活中的比》的课堂教学作为校本研训的案例。首先,由任教的邓老师独立钻研教材,对教学方法提出设想,并提出自己在初步设计过程中的困惑。邓老师说明了对这个教学内容的前测情况,学生对比的理解基本停留于“差比”,对要学习的“倍比”的认识基本没有。并

2、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4个教学情境和几个概念组成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说明为3课时,选择的是第一课时,教材该如何取舍,该教哪些内容;还有怎样从教学情境过渡到“比”的概念?怎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两个数才能比?生活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的区分?老师们根据邓老师的讲解,再仔细研读教材,大家认为:(1)4个情境太多,可以适当进行取舍;建议把比赛成绩内容的教学情境改为配制糖水,理由是我校处在城乡交接处,大部分学生对比赛的情况并不熟悉,因此缺乏生活经验,同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比,懂得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感受到学习比的必要性;领悟

3、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实现知识的良好构建。(3)学生要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次集体研讨,老师们对教材的取舍,情境的创设提出比较明确的做法。邓老师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加上老师们的建议,完成了第一次的教学预设并进行试讲。邓老师创设的第一个教学情境是,淘气用糖和水调制了一杯糖水,糖(克)水(克)4060师:可以怎样比较糖和水的质量?(同学们停顿了一下,才开始动手。)生1:40÷60=40/60=2/3≈66.7%生2:60÷40=60/40=3/2=150%生3:60-40=20克师:这两种比较方法在生活中经常

4、用到,我们刚才用除法比较糖占水的百分之几,水占糖的百分之几,表示糖的质量、水的质量的关系除了可以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比来表示。出示课题:比。师:40∶60糖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的关系。60∶40水的质量与糖的质量的关系。说说你对40∶60的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勉强说出。)设计的导入情境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杯糖水中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进行比较,教师试图通过清晰的对比讲解直接指向课堂学习主题“比”,让学生明确我们今天研究的是除法,除法在数学中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比”。我们都感受到首先学生不明白要比什么,愣了一下;接着,同学们毫无兴趣地跟着老师完成了这个

5、教学环节,总的感觉是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主动性,完全是被逼的;教研室的盛老师明确指出,这样的课堂是“灌输式”的,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我们仔细研讨,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老师们一致认为: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明确要干什么,学生在方向明确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个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目的性,为什么要把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进行比较呢?比较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一连串的疑惑把同学们带进了一片茫然;由于学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因此找不到自己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感觉,造成学习过程的被动、机械、松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环

6、节,老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生活中的比,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比进行辨析,哪些属于这节课所学习的“倍比”,哪些不是。同学们发言不是很积极,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比赛场上的比分,邓老师给学生的回答是它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比”,至于为什么不是解释不是很清楚。课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比赛场上的比分不是数学中的比,理由都难说清楚,有的老师说今天认识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但比赛场上的比分后项可以为0,所以它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比;有的老师说,我们可以对比赛场上的比分进行“差比”,也可以对比赛场上的比分进行“倍比”,只是当后项为0时不能进行“倍比”;我当时

7、的看法是,比赛场上的比分是一种数据的记录或数据的收集过程,而“差比”和“倍比”是数学中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其实生活中能用差比解决的问题就不必用倍比来解决。总而言之,大家的发言都缺乏权威性,谁也说服不了谁。经过大家的研讨,邓老师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形成了第二次试讲的教学预设并进行了试讲。改进后的第一个教学情境为:淘气和笑笑各调制了一杯糖水,与此同时,多媒体用表格出示调配的情况,接着提问。糖淘气30笑笑40师:能判断哪杯糖水更甜?生1:笑笑的糖水甜,因为她用的糖多一些。生2:我认为不一定,如果笑笑的糖水中的水很多,淘气的糖水中的水少些,那淘气的糖水就会甜些。生

8、3:我认为只有这个条件还不能确定。生4:如果老师能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