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

ID:28155062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_第1页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_第2页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_第3页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_第4页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关键词:孟子;道统;王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儒家道统传承中,人以德为圣,理以道为尊。以性善论推导王道,并以道为治理国家的至高原则,期望以道统约束政统,使王权按照儒家之道有序运行,这是孟子对儒家道统的建构之功。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可以借鉴孟子重视主体心性的道德修养工夫,发掘主体自身的自觉与自愿力量,从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心认同;二是从孟子以民为本旧传统中开掘社会主义新民主,从传统社会以仁心推仁政的理路开启社会主义”新王道”,使国家真正担当起国家

2、富强、人民安居的道义责任。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7年4月第18卷第2期张羽,等: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11“道”的概念虽并非儒家首提和独有,但道统”是儒家独有的道学传承谱系。所谓“道统”,是指儒家以圣人之道为核心内容,围绕载道、传道和明道的文化使命而建构、发展与演变的思想传授系统。儒家的道统上可追溯到尧舜圣王,经过文王行德政与周公制礼乐,再到孔子提出仁道,孟子继承孔子仁道并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仁政论与王道说,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不仅远承尧舜之道,近接周孔仁德,而且确立道尊于势,贯

3、通心性与天道,以心性之学开启后世。孟子的道统建构论虽有其局限性,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一、政道分离:孟子道统建构的时代背景自三代至西周,道统与政统彼此合一、相互关照,官师治教合于一,王道载于,道王一^w,诸如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即是。春秋以降,道统与政统逐渐成为两个不同性质特征的运行系统,现实中诸侯假力而霸,道与王独立而存,士志于道而权势在君王。儒家将弃道而独存的诸侯以力割据的现象称为天下无道,在“道术将为天下裂”之际,诸子百家各持己道,各自为还道于天下而争鸣。孟子身处战国之时,七雄并立,战争频仍,礼乐隳毁愈

4、加彻底,周室权威几乎荡而不存;与此同时,诸子各持己道,是己而非人。为了使诸侯君主重回圣君施王道,为了捍卫先王圣道而止“邪说暴行”,孟子高扬道尊于势的道统意识,与诸侯君主所代表的政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1.“好辩”以拨乱反正战国时期,诸子之中儒家并非最具辩才的学派,名家辩言远在其上。在名实概念分析方面,惠施或公孙龙更具逻辑技巧,而孟子并不以争辩而胜人之口为能事,却以善辩形式来履行儒者批判社会、反思现实、建构价值的道学使命。可惜的是,时人只看到孟子好辩的表象,却多不能领会他以有道理想批无道现实的文化使命。孟子自居圣人之徒,能言距杨墨者,以“欲正人心,

5、息邪说,距令行,放淫辞,以承三圣”[1]155为使命,欲拨乱以反其正,使天下重回三代盛世。对孟子而言,建构道统与善辩以言其志这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首先,与告子辩性善以明成圣根据。孟子以杞柳命G命万令喻驳斥告子仁内义外之说,并以人生而即有爱亲敬长之心和恻隐之心论证良心人皆有之,进一步界定人心先验本有的良心善端为性,以此否定告子生之谓性的论点。孟子不同意告子在人生而即有的自然属性层面界定“性”的概念,而是超越生理本能以人之为人的道德意识为人性本质,进而将其扩充为仁义礼智之君子四德。孟子的良心性善上援天道为形上根据,成为道德内烁己心而君子自律自反不证

6、自明的前提。这不仅为孔子为仁由己式的道德修为找到了依据,而且以仁义界定心性与人道,为其息邪说、拒杨墨提供了理论注脚。其次,拒杨朱而止邪说暴行。孟子将道德意识看做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质,并在此前提下对“性善”进行价值判断,认为仁义礼智既然为人所特有、作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根本区别,理应成为人人自觉践行的道德要求。五伦八德作为规范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的人伦之道,依于性而顺乎情。舜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皆是由仁义行,而墨翟兼爱的无君无父之论有悖人情正道,与禽兽无异,会使天下人心有失伦常之义。再次,与国君辩王霸以言王道理想。孟子认为,“亲亲而仁民,仁

7、民而爱物”[1]322,对于血缘之亲与百姓之仁乃至禽兽草木之爱惜的层次与差等,是由其仁爱对象本身的差异自然产生的,这本是顺其自然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孟子进一步将这种有次序分别之仁爱提升为君主行仁政的核心理念。孟子向梁惠王辩明“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1]1,上下交征利则国危,以君主先行仁义而后全其利向君主申明,争城掠地式的称霸无异于率兽食人。孟子告诫齐宣王,王者之乐应当与民同乐,君主以民与天下之忧喜视若己之忧喜,以不忍之心推仁政,天下之人必会翘首以迎王师犹如久旱而盼时雨,从而王道行而天下归服。2.诸候争霸的现实使孟子的王道理想遇冷孟

8、子之时,天下无道愈甚,七雄并争,诸侯国君多热衷齐桓晋文之事。魏用吴起使魏武卒无敌于天下,魏霸西河近百年;齐以孙子兵策与国交战,使诸侯东面朝齐;秦以商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