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0014
大小:7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08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技术基础授课教师王雪艳所属一级类别制造大类58所属二级类别机械设计制造类5801所属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适用对象本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教学背景本课题是机电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机械技术基础》中的重要内容,适用于机械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在实际生产中,无论是对现有的机械进行改进还是设计新的机械,都需要运用其机构运动简图来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结构分析、方案讨论和交流所必需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正是帮助机械专业的学生培养专
2、业素质,为以后的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和方法。能力目标能识读并根据实际机械与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2.具有善于观察、主动学习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4.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分析工程问题。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动画演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发展及应用。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机械与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教学过程设计1.
3、任务导入给出内燃机、反铲液压挖掘机和抽油机的实物图片和机构运动简图,强调机构的运动与原动件运动规律、运动副类型、机构运动尺寸有关,而与机构的结构尺寸和外形以及运动副的具体构造无关。进而引入“如何绘制机构运动简图?”,也就是这节课的内容。2.知识储备在前期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概念。其次要搞清楚机构运动简图中各种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课堂上着重强调以下几点:1.画构件时应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而只考虑运动副的性质。图中三个构件的真实外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2.当一个构件具有多个转动副时,
4、应把两条线交接处涂黑,或在其内部画上斜线3.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其导路必须与相对移动方向一致。4.对于凸轮、滚子,习惯画出其全部轮廓。5.对于齿轮,常用点划线画出其节圆。另外,要求学生也要熟悉教材153页表5.1中国标规定的其它一些常用符号。3.任务实施以单缸内燃机为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①分析研究机构的组成及运动原理,数清所有构件的数目,确定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②由原动件开始,按照各构件之间运动传递路线,依次分析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在讲解该步骤时,让学生亲自动手选择活塞的瞬间位置,从而更好地掌握原
5、动件瞬间位置的选择原则。③选择适当的投影面,以便清楚地表达各构件间的运动关系。平面机构通常选择与多数构件运动平行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在讲解该步骤时,让一位学生为绘制内燃机机构运动简图选择投影面,从而更好地掌握投影面的选择原则。④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单位:m/mm或mm/mm),按照各运动副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以规定的线条和符号绘出运动简图。在讲解该步骤时,注意细化到运动简图的每个线条和符号。1.学生实作练习各小组分工协作,实际拆测缝纫机,共同完成缝纫机踏板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检查各小组的实际绘制情况:①是否从原
6、动件开始,顺着运动传递路线,依次进行;②投影面选择是否恰当;③是否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制;④原动件上是否标上箭头来指示运动方向。2.展示评价(1)各小组将绘制结果贴于展板后,进行小组互评。(2)老师对各组的绘制结果进行考核和点评。考核及评分标准如下:①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情况(10分)②拆测过程中工具使用正确与否(20分)③任务完成速度(20分)④运动简图绘制正确与否(50分)3.任务总结简要总结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步骤:1、分析机构运动原理;2、确定运动副的类型;3、确定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4、选择视图和比例,用规定符号绘制。强
7、调以下几点:1、在分析机构运动原理时要分清机架和原动件。2、在确定运动副的类型时要循着运动传递的路线。3、在确定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时要能充分反映机构的特性。4、最后画图时最好先凭目测在草稿纸上徒手画出机构示意图的草图,然后测量机构运动尺寸并将其记录在草图上,最后按一定的比例尺,用绘图仪器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4.课后任务拓展从曲柄入手,各小组大胆创新设计缝纫机踏板机构,下次课展示成果。教学总结本次课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结合工程实例讲解并进行现场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拆测真实机器,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8、和总结。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培养了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