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3688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造能力教育是改革化学教学的体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活动课程,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发展学生潜能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祌和创造能力起很大作用。【关键词】初中化学;创造能力;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
2、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己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面临”愤悱”情境,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设计问题
3、情境的方式有:1、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3、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己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己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4、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
4、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发展求异思维拓宽思维领域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的机会得到正确答案,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训练发散思维的方式有:1、实验改进型。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实验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
5、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2、多重答案型。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和探索,鼓励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三、模拟科研思路熟悉创造规律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独创性一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是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独创头脑。”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前人已发现的真理或创造的经验。这些真理或经验若由学生本人象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宄,也就是重复科学家的研宄思路,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对科学研宄思路的模拟,不仅亲自获取了新
6、知,而且也熟悉了创造发明的规律,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有:1、以化学史料作为研宄课题。教师选择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并将其进行简化浓缩,设计编制成课堂教学中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在短期内走完科学家经过多年才走完的路程。就拿初三化学课绪言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对化学课较陌生,对化学研宄的对象,化学界取得的成就不了解的特点,教师应灵活运用讲座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先研宄德贝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组”、纽兰兹的“八音律”,在此基础上,
7、再研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这样做虽说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和创造,但对学生熟悉创造发明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思维模型还是很有益处的;2、以课本知识作为研究课题。将课本知识由灌输式改为探究式,让学生模仿科学家通过“科学研宄”来获取课本知识。例如,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课文概要地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水与生命的关系。该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教材,可以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n的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自己报刊中看到的有关资料,就当地的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
8、水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再利用图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