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26469
大小:20.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浅析李商隐诗歌中“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浅析李商隐诗歌中“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 【摘要】作为晚唐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的诗歌大家,李商隐的诗歌中常有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特别是李诗中富有“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常常逆用典故,推翻常理,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之余,更开阔思路,启迪思维。 【关键词】李商隐;反弹琵琶;独创精神 清代吴乔在《西昆发微序》中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
2、优柔敦厚,为此道之琼花琦草。”[1]p4高度赞扬了义山能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自辟宇宙”。又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1]p5甚至把其看做李白杜甫之后能自成一家的惟一。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一定有其独特不凡之处。所以本文就想要通过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来体现其诗作中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从而探究出他“自成一家”的魅力。 一、未必圆时即有情 自古以来有许多“咏月”名家,而义山诗中的月亮意象却是极其独特的。虽然同是面对着亘古不变的同一轮明月,诗人却能不从俗流,获得独杼心机的体悟与见解,在历史浩瀚诗海中发出与
3、众不同的声音。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自古以来,传统观念中总是认为月亮初生之时是缺损的,从而令人生出无限的怅然与惋惜。仰望天际的人们总盼着月儿圆满,认为月圆即意喻着团圆美好,吉祥如意。然而当常人皆盼月圆之时,李商隐却独独唱
4、出了反调,其《月》一诗中吟:“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2]P196在诗中,诗人认为即使缺月也不必太过惆怅,因为月亮即使圆了也不一定就是美好的、有情的,更有一层深沉意味,暗指人间的团圆相聚就如这圆月未必美好一样,也未必是人人有情的,于是使人惆怅更深。义山的观点,显然与常说的“花好月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以一种“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挑战了人们观念中月亮的经典含义。 对于传说中的月中仙子嫦娥,诗人也有其独特的看法。一般而言,嫦娥在常人眼中为美貌女子,美丽不可方物,气质高雅出尘。但是在《燕台四首・冬》中,诗人却提出了大
5、胆的质疑:“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3]P16诗人的一句“未必”便将自己的怀疑尽数道出,认为嫦娥不见得一定貌美,也间接隐喻了世俗的盲目信仰。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当然这些独特的见解并非轻易得之,与诗人坎坷压抑
6、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在诗人人生早期,他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来又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了他,也因此使他遭到了牛党的排斥。这段婚姻为李商隐一生的抑郁不得志埋下了伏笔,他一生都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潦倒终身。仕途上的压抑使得诗人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现实中的他位卑权低,即使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亦不会得到太大的关注。于是诗人便在自己的诗作中大胆怀疑,大胆议论,将自己的满腔才华付诸于诗歌的字里行间。 二、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诗歌中有许多的咏史诗,其中可体现其“反弹琵琶”精神的亮点多在诗人的善于逆用典故中。为
7、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贾生》一诗便是极好的例证,诗中言:“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p237此典故原出自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
8、,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