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23220
大小: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推铁环教学设计(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推铁环教学设计(一) 材料: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内容:一至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第五章 主题: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课时: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占峰/南阳路第一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的目标导向,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以“快乐体
2、育”为宗旨的教育模式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节游戏形式,使学生在快乐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等和谐的学习方法与人际关系。体会学习之乐、游戏之乐、和助人之乐。 二、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够克服困难,初步掌握“推铁环”的技术要领,学会帮助与指导,增强安全运动意识和能力,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 2、教材分析: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
3、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推铁环作为民间体育活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受到学生的喜爱,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开展“推铁环”教学既充实教材的内容,又
4、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氛围,使民间传统体育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但由于年龄小,兴趣迁移较快,注意力较易分散。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都很喜欢上体育课,好胜心很强,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特别是男同学对跑类竞赛游戏很来劲,集队时拖拉,有点乱,因此,要求教师要进行纪律教育。本节课对传统推铁环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创新,使其为教学服务。通过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推铁环的动作方法,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
5、的平台,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与成功。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推铁环的基本动作要领,能够较稳定的控制铁环滚动。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2、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协调
6、性,增强上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两脚前后开立,上体保持前倾,左(右)手拿铁环,右(左)手持推杆。 难点:能够较好的控制推铁环的力度和速度。 五、评价任务 1.说出“推铁环”动作技术和帮助指导的要点,两至三人一组合作探究。 评价要点:能正确说出动作技术要点,帮助和指导的方法正确。利用口诀提醒学生记忆技术动作。 2.分组大胆展示。 评价要点:动作协调正确,能够独立的积极的完成“推铁环”技术动作,安全意识强。 3.二年级学生对单一内
7、容感到枯燥,加入韵律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评价要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态度积极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六、
8、推铁环单元教学计划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次 4 执教教师 李占峰 单元 学习 目标 1、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推铁环的基本动作要 要领,领能够较稳定的控制铁环滚动。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