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凉”类词汇研究.doc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

ID:28103483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_第1页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_第2页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_第3页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_第4页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菇凉”类词汇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菇凉”类网络词汇的描写内容摘要:“菇凉”类词语是指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而改变书写形式或者语音形式的一类词,比如“菇凉”、“酱紫”、“叫兽”等等。我们可以将“菇凉”类词汇分成两种类型:改变了书写形式而没有改变语音形式的A类,如“叫兽”;和改变了书写形式也改变了语音形式的B类,比如“菇凉”等等。“菇凉”类词语在主题内容和形式上都受到了各种影响,这些影响在主题内容上的表现反映在对社会现象的情绪表达,社会群体幼稚化、亲近化、去神圣化心态,以及语言表达形象化这三方面。而对“菇凉”类词语语音上的影响主要来自和音和谐音这两方面。这来自内容上的和语音上的影响都对“菇凉”类词语的产生有重大意义。关

2、键词:美国描写语言学网络词汇菇凉一、“菇凉”类网络词汇概况1.“菇凉”类网络词汇的说明在网络中大量出现了“菇凉”、“酱紫”、“叫兽”这样的词,本文里“菇凉”这样的词具体是指什么呢?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文标题中的“菇凉”类词指的是在贴吧、微博、空间等网络交流平台中广泛使用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改变了本词原来的书写形式,或者改变了本词原有的读音形式。简单地说,本文中所论的“菇凉”类词就是指改变了语音形式或者书写形式的网络词汇。而我们之所以称其为“菇凉”类词汇而不是“酱紫”类词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词汇为代表方便称呼而已。2.“菇凉”类网络词汇

3、的举例在100多篇帖子、微博、说说中,笔者主要总结出了以下词汇:“菇凉”、“妹纸”、“筒子”、“童鞋”、“盆友”、“先森”、“虾米”、“神马”、“肿么”、“灰常”、“木有”、“内牛满面”、“受不鸟”、“灰机”、“肥家”、“稀饭”、“老湿”、“叫兽”、“砖家”、“河蟹”“鸭梨”“鸡冻”、“杯具”、“酱紫”、“表”、“造”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举的例子是不全面的,因为100来篇帖子、微博和说说只是广大网络语言资料的冰山一角,我们的能力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沧海遗粟。这里的例子也并非穷尽式的,比如与“杯具”一词相似的“洗具”,与“妹纸”一词相似的“孩纸”等等词汇我们就没有收录,因为篇

4、幅有限,一旦将这些例子也放进来文章难免臃肿重复。3.对“菇凉”类网络词汇的研究概况这类词是网络热词,对网络热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一大热门,所以对我们这里所说的“菇凉”类词汇的研究数不胜数。这里我们只简单地举几个例子:比如董瑞庚先生《“美眉”与“酱紫”——古典文化对网络词汇形成的影响初探》、张莉明《看,灰机》、熊美芳《从认知语言学看“杯具”》等等。研究者们对“菇凉”类词的研究多是从词汇学、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等角度切入,着手于某一个词或者某几个词,而很少将这些词汇总到一起,进行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在这里,本文的两位笔者在100多篇有相关网络词汇的贴子、说说和微博里找到了上述词

5、语,并打算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对它们进行一点分析和整理。因为笔者能力和精力有限,本文必当有许多浅陋之处,但还是希望这一篇不成气候的文章对大家更进一步的研究能有一点点作用,也希望老师不吝赐教。二、“菇凉”等网络词汇的分类描写上面所例举的“菇凉”类词语有:“菇凉”、“妹纸”、“筒子”、“童鞋”、“盆友”、“先森”、“虾米”、“神马”、“肿么”、“灰常”、“木有”、“内牛满面”、“受不鸟”、“灰机”、“肥家”、“稀饭”、“老湿”、“叫兽”、”“砖家”、“河蟹”、“鸭梨”“鸡冻”、“杯具”、“酱紫”、“表”、“造”等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以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类词汇

6、的特性。在对“菇凉”类词语的说明中,我们将其定义为出于各种原因而改变书写形式或者语音形式的一类词。根据这一点展开,我们可以将“菇凉”类词汇分成以下两种类型:A、改变了书写形式而没有改变语音形式,比如“叫兽、老湿、杯具、鸡冻”等等。B、改变了书写形式也改变了语音形式,比如“菇凉、童鞋、肿么、木有、灰机、酱紫”等等。1.A类词汇简述在我们这里例举的26个“菇凉”类词汇中A类词只有5个占少数,这一现象的出现,虽然有语料选择时必然存在纰漏的原因,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网络上“菇凉”类词汇中普遍现象的一种反映。具体的原因很多,这里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一方面B类词语中方言语音的痕迹明显,在普

7、通话通行全国的大背景下,地方方言对与普通话来说是相对弱势的一方,是草根的一方。而网络这一媒介,其实为草根、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这个大舞台的音效效果很好,可以尽量放大他们的声音,让他们的语言被更多人听到。所以B类词这样带有明显方言特色的词汇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而且“网络的魅力在于它能使方言色彩浓厚的词汇不再有任何地域特色,堂而皇之地走进大众视野,大众语言。”董瑞庚:《“美眉”与“酱紫”——古典文化对网络词汇形成的影响初探》,《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11期。这就更进一步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