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

ID:2810093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_第1页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_第2页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_第3页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_第4页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勤劳”诚可贵,“偷懒”价更高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吕增锋315731摘要:在教学上,教学的辛勤付出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勤劳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并没有使学生改变原有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过度的勤劳反而导致学生进一步养成学习上被动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偷懒”理念。通过“偷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字:偷懒;勤劳;学习的主人;兵教兵;三自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教师在教学上事事亲为,太过“

2、勤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本着“教师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的教学理念,在他们眼里学生就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张着大嘴等待着他们的“哺育”。为了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分解加工,细心“烹饪”,因此“勤劳”是必不可少的。备课时力求学生不要逃出教师的“五指山”;上课时力求做到完美不留问题;练习时力求各种招数一网打尽。尽管各个环节已经做到很“勤劳”了,却总担心教师传授没到位、学生训练没到位,因此总不免要加班加点、费时费力,太过辛苦。1教师“勤”不敌学生“懒”我们发现尽管教师在教学上表现的非常“勤劳”,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被动”,通俗的讲就是“懒”。具体表现在,

3、他们只会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教师教,学生就学;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教师教到哪,学生就学到哪。学生很少进行自主学习,更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他们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教师的“勤劳”不一定会有满意的回报。有时候教师尽管备课很充分,上课也讲得很到位了,教师已经够“勤劳”了,但学生依旧无法理解,考试依旧错得一塌糊涂。甚至出现了“教得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少”、知识传授举步维艰的局面。尤其是面对不好的生源,这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教师的“勤劳”根本无法战胜学生的“懒惰”。2教师“勤”造就学生“懒”尽管我们对学生的懒惰耿耿于怀,但学生的懒惰却是我们

4、教师一手造成的。俗话说“娘勤儿女懒”,陶行知先生就曾在《教育与科学方法》一文中指出:现在的教育有两种:(一)如一个新学生坐在洋车上,叫车夫拉着拼命跑几十里路,结果自然是学生逸、车夫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恐怕还是不能;(二)如一去不坐车,不认识路就问警察,自然是辛苦一点儿,但走到回来时,包管还能回来。第一种情况车夫很累,但学生恐怕还是不认路,也就是说他没有学到东西;第二种情况学生虽然累,但真正学到了东西。这也就是教师的勤劳对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在学习上事事包办,尽管学生学的轻松,但无形中使学生变得懒惰。3教师“懒”成就学生的“勤”经过上述分析,教师的“勤劳”对学生的“懒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5、任,既然如此,教师不妨学会“偷懒”。当然,“偷懒”并不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懒散或懈怠,而是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和课堂的控制,把课堂变成学堂;尽量减少灌输的成份,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简而言之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同时“偷懒”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课堂要有更高的驾驭能力,教师的个人素养更要进一步提高。3.1“懒”要懒得“从容”“偷懒”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要注意“偷懒”的时机,要懒得“从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教师懒得教;学生能回答的就让学生回答,教师懒得开口;学生会

6、做的就让学生做,教师懒得动笔;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懒得干预……,总之,教师“偷懒”就是抓住一切时机使学生变得“勤快”起来。3.2“懒”要懒得“其所”“偷懒”还应该注意方法和手段,要懒得“其所”。3.2.1在提问时“偷懒”——让学生提问“提问”课堂中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最主要形式。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让那些充满个性的回答所闪现的创造性火花得以放大,使新的信息得以交流。但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课堂提问基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教学预设,精心设计问题。有时为了能让学生顺利的回答出来,又不断的分解、简化问题,把难

7、度高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为了几个问题教师可谓费尽周折,辛苦备至,却很少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如此单一的课堂提问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无效的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其后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更为糟糕的是让学生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沦为“回答问题的机器”。实际上课堂的提问模式不仅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还可以是学生问,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