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

ID:28094127

大小:76.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_第1页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_第2页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_第3页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_第4页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PLC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摘要】本文针对中职PLC课程的教学特点,从静态的课程设计和动态的教学过程入手,探索与实践PLC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PLC课程的现代课程模式。【关键词】中职PLC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基金项目:2011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中职PLC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证研究”(编号JXZJJG-11-019),主持人:朱美霞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是组织教学资源的纽带和核心。它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由于PLC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而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抽象数理

2、能力弱,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PLC课程模式,学生很难理解或学完忘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改革。我校PLC课程组,从静态的课程设计和动态的教学过程入手,探索与实践本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PLC现代课程模式。一、基于工作过程,设计PLC课程教学内容1、针对岗位职业需求,确定PLC课程能力目标。课程组与企业紧密联合,通过对宜春六和电子公司、江西联威能源公司等企业的PLC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针对企业PLC相关岗位职业需求,确定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1课程能力目标2、依据课程能力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依

3、据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并结合PLC发展方向,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控制系统规划、设备选型、软硬件设计、线路安装、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的工作过程,组织精选教学内容,如2所示2课程教学内容3、遵循中职培养规律,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思路是,遵循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融为一体,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为此,课程组编写了PLC校本教材,教材中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模块,共设置了17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相互关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基本指令应用、顺控指令应用、功能指令的应用等知识点

4、无缝融合到任务教学过程中。如图3所示。3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二、基于任务实施,设计PLC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程富于生命力的动态部分。教学层面的课程建设主要表现为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1、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组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PLC课堂搬进了实训室,安排3〜4人一组,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锻炼。为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PLC课程的课时按每周8学时设置,均为4节连上,尽量在一天内完成一项任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5、,使得学习全程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融理论讲授与实训于一体。在此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有效培养职业能力。2、实行“过程”和“终结”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考试,而将重点放在对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强调素质与能力。本课程的考核分二部分:⑴专业能力考核即工作过程考核(依据“专业能力考核配分评分标准”,70%),以小组为单位,每项任务结束及时评分,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队意识得到极大提升。⑵知识目标考核(应知应会的理论考试,30%)。

6、3、创新教学方法。依据PLC课程学习领域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并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普适性工作方法,在17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地分阶段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示范教学法。任务1〜3中,主要是对PLC的认知阶段,通过教师结合实物的讲解、示范及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较容易掌握PLC的硬件结构原理和软件应用知识。教学过程:教师讲解一教师示范学生练习PLC外部接线一学生练习程序录入。其次,四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步骤进行,即: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总结练习。这一教学方法与人类认知规律相近,学生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任务4〜6,是本课程的入门阶段,学生尚不具备完成工作任务

7、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编程思路和完成每项一项工作任务的方法步骤,为后续教学组织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教师任务分析一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一教师示范硬件、程序设计(不直接给出程序,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程序)教师示范接线和程序录入一教师示范系统调试检查一教师示范运行控制系统一学生模仿(重做)一教师评价总结。再次,三阶段教学法。任务7〜14,是本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