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9273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基于预设与生成角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预设与生成角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预设即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前教师的备课过程。生成则指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发挥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时常会出现预设与生成之间差距明显的情况。预设与生成的关联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传统的预设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程前段完全按照讲解、演示、练习的流程被动接受教师预设内容的灌输,而新型的生成式教学则是拓宽学生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的自主发挥的过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实施原则角度看,二者的矛盾性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的矛盾关联并不应成为制约教师探索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反而应成为教师的利用资源
2、。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绕预设的目标、内容、重点、策略以及流程而发生的,生成的亮点源于预设。而生成的实践经验又成为教师再次预设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实际现状针对预设与生成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课堂上,预设内容时常会因课堂突发状况而无法实现,教师在面临这些与课前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往往会出现混乱,严重者会影响课程教学计划,这一问题困扰了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从教师角度看,其普遍表现为教师认为学生会对自身预设的教学内容十分配合,整堂课会按照自己的预设流程进行。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由于个体原因以及其他原因
3、较难做到完全配合教师预设。从课堂进度看,有些教师虽然课前做了合理的预设教学计划,但由于在课堂进程中过分关注教学的生成性,令此前的预设计划不能照常进行,形成了无效的预设。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能正确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课堂核心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基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的对策首先,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角度增强信息技术课程预设设计强度。预设环节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而言,需要围绕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侧重点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综合考虑结果。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画图”软件学习为例,教师可以
4、凭借此前教授过的“记事本”打开方法,遵循知识迁移原则,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解决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增强预设强度并不代表可以忽略预设问题间的联系。其次,基于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动态变化的关注,提升课堂生成的多元化效应。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输渠道可以包括对话形式、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形式等多个类型,可见,生成环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在教学操作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分别以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错误资源、学生思维闪光点为参考依据,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生成模式。以“Flash渐变动画”课程为例,教师将操
5、作要求布置完成后,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图片与动画之间为何不能直接制作。传统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可能会从软件设计角度直接告诉学生“就是这样的”,这种回应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成严重损伤。促进课堂生成效果的回应需要包括对学生质疑精神的表扬、对软件这一现象的恰当比喻描述等。再次,基于课堂上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考虑,教师需要明确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即预设是生成精彩度的前提条件,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发挥,只有二者迗到和谐统一的平衡状态,才能保障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